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阅读理解)《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理解)《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答案附翻译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200字

《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中丞传后叙
  韩 愈
  (许)远虽材若不及(张)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有删节)
  注:张中丞,即张巡。安史乱起,张巡在雍丘一带起兵抗击,后与许远同守睢阳,肃宗至德二载(757)城破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同时殉难。平乱以后,朝廷小人竭力散布张许降贼有罪的流言,为割据势力张目。韩愈感愤于此,遂继李翰撰《张巡传》之后,写了这篇后叙。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远诚畏死 诚:果真
  B、独蒙愧耻求活 蒙:蒙受,承受
  C、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沮:通“阻”,阻挡
  D、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擅:倚仗,凭借
  3、下列全都直接表现张巡、许远英勇无畏的一项是( )(3分)
  ①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
  ②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
  ③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④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
  ⑤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⑥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⑤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许远,而许远在外面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却仍然死守,从而说明了 “畏死”之说的荒谬。
  B、文章以人死和绳断作比喻,指出“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之说在道理上说不通,发出感愤,斥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能引起人的共鸣。
  C、虽

《(文言文阅读理解)《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答案附翻译》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4-29



    2024-12-13-608416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