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阅读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900字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的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大人世及以为礼,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的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

《(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阅读答案》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4-29



    2024-12-13-613995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