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阅读理解)“李骥,字尚德”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李骥,字尚德”阅读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200字

易优语文评测系统
“李骥,字尚德”阅读答案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①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②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
  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属,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节选自《明史•循吏传》)
  【注】①交,交互,共同。②鞠:审问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知东安知:担任(知县)
  B.骥执而鞠之执:捉拿,抓住
  C.振木铎以徇之徇:巡行宣传
  D.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论:讨论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骥“经国利民”的一组的是( )
  ①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②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
  ③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④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
  ⑤为骥所抑,恨甚。⑥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
  A.③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⑥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骥在洪武二十六年乡试中举人,进入国子监学习,过了三年,被授予户科给事中的职位。他曾经上奏解决了关市随意检查商人行囊的事。
  B.李骥做新乡知县后,采取了使流民安居乐业的措施。后因母亲去世守孝。服孝期满,改任东安县令。
  C.洪熙时,李骥被举荐做御史,一方面向皇帝进言献策;另一方面,恪尽职守,曾因为高祥等人盗窃粮仓案,差点被处死。后经他人辨解及皇帝帮助,才官复原职。
  D.李骥在河南知府任上凭靠政绩著名,河南境内由多盗贼变成了路不拾遗。他不畏强权,敢于为民做主,因此受到了士人百姓的爱戴。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
  (2)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参考答案]
  8.D
  9.B
  10.C
  11. (1)侍郎李昶等人共同推荐李骥,(皇帝)就提拔他做刑部郎中。(他)向皇帝奏请陈述了十几件事,大多被采纳。(“荐”“擢”“见”各1分,文意2分)
  (2)李骥上奏使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情,皇帝很生气,下诏书责备伊王,王府中的承奉、长史、典仪全都被逮捕交付到典狱部门。(“闻”“让”“逮”各1分,文意2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李骥,字尚德”阅读答案,来自易优作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作文
更多语文试题请访问“易优语文测评系统”,名著名篇阅读效果检测,中小学语文题库,在线模拟考试。

《(文言文阅读理解)“李骥,字尚德”阅读答案》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8-14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