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阅读理解)“钱生伯庸”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理解)“钱生伯庸”阅读答案及翻译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100字

“钱生伯庸”阅读答案及翻译

  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3分)
  ①不过再理前词,往往重复。又如俗人唱曲,以一句为数句,以一字为数字,不死不活,希图延场;及其当唱之处,则又草草读过而已。噫!此所谓“时套”也。今之作揖不如是,则人必怪之;唱曲不如是,则无人击节赏音。作文之趋于时尚,亦如是矣。其病在于无师友传授,而少浸润之于义理,徒逞其私臆,求作新奇,不知反落套矣。
  ②钱生伯庸,其家师于岳水那之初。其至金陵,以之初书渴见于予。予观其人,不为时俗所染,岂非欲随地求师而汲汲于义理者①,予愧浅率,不足以答伯庸。伯庸归,试以其文质之尔师之初②。之初之作人,无时套者也,其论文亦如之。
  [注]①汲汲:急于得到的意思。义理:文章的思想内容。②尔:其。
  23.(2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其家师于岳水部之初( ) (2)以之初书谒见于予( )
  24.(3分)文中认为,造成作文弊病的原因是 。(不要用原文)
  25.(2分)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所说的“时套”在之中的具体表现。
  26.(2分)下列各项中的“序”,与《钱伯庸文序》的“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伶官传序》 B.《新序》
  C.《白莽作《孩儿塔》序》 D.《《激流》总序》
  27.(4分)试比较本文中“钱生伯庸”与《师说》中“李氏子蟠”两人在求学背景与学习表现上的异同。
  23.(1)拜师学习 (2):”信
  24.没有师发的相互传授,文章写作不讲究内容章法.只是为了表达自己个人的想法,追求形式的新奇。
  25.虚张声势,前后重复,别无新词, 26.D
  27.钱伯庸和李蟠两人求学的背景都是人们不愿拜师学习,表现不同的是,李蟠六艺经传广泛地学习,而钱伯庸学习文章的写作讲究内容思想。
  [参考译文]
  如今的人写文章,好像与人相见,作揖鞠躬之际,道阔别,致谢意,问寒问暖之类的话都了个遍,等到端起茶杯对面向坐时,却又无话可说了,要说的话,不过反反复复是把前面说过的话再说一遍。又像是俗人唱曲,把可以一句唱完的唱成了几句,可以用一个字来唱的用几个字来唱,不死不活地,希望延长演出时间;等到他应该着重唱的地方,却又像读书一样草草带过。唉!这就是所谓的“流行的模式”。如今,作揖不这样,人们就一定感到奇怪;唱曲不这样,就没有人拍手赞赏的声音。写文章追求时尚,也是这样。这其中的病因在于没有师友传授,在理学上块少熏陶,只是卖弄个人想象,谋求

《(文言文阅读理解)“钱生伯庸”阅读答案及翻译》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4-29



    2024-12-13-611355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