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亚星”,永远在天上亮着
本报记者 余建斌
⑴2月26日上午10时30分,87岁的科学巨星朱光亚停止了思考,传奇而神秘的一生从此画上句号。但苍穹之上那颗“朱光亚星”,将永久绽放光芒。
⑵对这位“莫逆之交”,李政道评价说:他十分精心地组织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程开甲、邓稼先、陈能宽、周光召、于敏、黄祖洽、陆祖荫等成千上万的杰出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两弹”研制,他在“两弹”的研制中是“科技众帅之帅”……
⑶“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 ——搞中国的核武器” 朱光亚说。
⑷从20世纪50年代末投身于核武器研制工作,到2005年以年过八旬的高龄退休,朱光亚与核“打交道”长达近半个世纪。
⑸1959年7月1日,宋任穷等人把35岁的朱光亚请去,邀请他到核武器研究所领导原 子 弹的研制工作。在1946年8月,22岁的他被物理学家吴大猷选中,与李政道等人一起赴美留学,他当时选择进入了密执安大学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学生时代漂洋过海去追求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⑹此后,从核武器研究所创业开始,朱光亚就担任我国第一颗原 子 弹研制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计划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⑺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在我国的西北戈壁腾空而起。由于走错了路,朱光亚一行人还没有赶到山头的观测站,原子 弹就爆炸了。还在赶路的朱光亚转过身来看着正在升腾的蘑菇云,不禁潸然泪下。
⑻1972年后,李政道每年回到祖国都能见到朱光亚,但朱光亚对自己的成就和贡献从来只字不提。李政道也是从公开的资料中,才知道好友朱光亚在这个研制原子 弹、氢 弹的科学家团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⑼“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曾称赞朱光亚“细致安排争好省,全盘计划善沟通,周旋内外现玲珑”,“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称赞朱光亚“深思熟虑,把握航道”,上级领导则说朱光亚是“杰出的科技帅才”。
⑽回顾往事,朱光亚却屡次提到: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⑾“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
⑿爱国之情,始终是朱光亚的精神动力源泉。1950年2月底,朱光亚匆匆告别学业尚未完成、处在热恋中的女友、也是未来的妻子,取道香港回到新中国。之前,他和其他52名留学生签名发出了一封给留美中国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大声呼唤: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⒀回到国内后,朱光亚成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
⒁但朱光亚的功劳不仅仅在“两弹一星”的功勋中,他还被国防科技领域的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