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阅读理解)《包拯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文言文阅读理解)《包拯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900字

易优语文评测系统
《包拯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包拯传
  脱脱 [元]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祁罢,而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欧阳修言:“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知建昌县 知:主持
  B.第归,杀而鬻之 鬻:卖
  C.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率:轻率,随意
  D.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 蹊:小路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包拯刚毅和廉洁的一组是( )(3分)
  A.①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②皆审验劾奏之
  B.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C.①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 ②拯因家居避命
  D.①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②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包拯巧用妙计,智破盗割牛舌案,连盗贼都吃惊佩服。
  B.包拯不畏权势,将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的园林楼榭全部拆毁。
  C.包拯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权兼三司使时,革除了三司的一些弊端,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D.包拯虽然性格严厉,却能极力推行仁政。

——(文言文阅读理解)《包拯传》阅读答案附译文,来自易优作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作文
更多语文试题请访问“易优语文测评系统”,名著名篇阅读效果检测,中小学语文题库,在线模拟考试。

《(文言文阅读理解)《包拯传》阅读答案附译文》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8-14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