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反式脂肪酸
路过西点屋,诱人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人们很难抵挡这样的诱惑力 ——吃一块奶油蛋糕吧。正在此时,你的脑袋也许会飘过一丝疑虑:公众近期关注的反式脂肪酸是不是真的会影响我们的身体?诱人的奶油蛋糕,还能吃吗?吃了之后,会生病吗?
反式脂肪酸来源大约有两类:一类来自于天然食物:如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脂肪和奶制品中,脂肪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大约占总脂肪的2%~5%,这一类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健康无害。另一类则是在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如油脂的精炼脱臭处理过程中可产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主要是在油脂氢化过程中产生。油脂的氢化是指采用化学的手段加氢,将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的过程。油脂的氢化过程中,有少量的脂肪酸会发生构型改变,从天然顺式结构,异构为反式结构,并使原本为液态的植物油变为固态或半固态的氢化植物油。
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危害之一,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比动物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还要糟糕。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同时还会减少可预防心脏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反式脂肪酸还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易导致血栓形成。如果以每天摄入 0.5克反式脂肪酸为基础,每增加0.1克反式脂肪酸,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会增加1倍。
美国研究人员认为,大量摄取反式脂肪酸会加快认知功能衰退,引发老年痴呆。
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会诱发肿瘤、哮喘、Ⅱ型糖尿病、过敏等病症。反式脂肪酸对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和成长中的青少年也有不良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分辨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
一般来说,厂家不会直接在食品标签中标注含有反式脂肪酸,而是羞羞答答地进行遮掩。因此,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需要多加辨别。如果在食物标签中看到含有氢化油、植物奶油、植脂末、奶精、人造奶油等,就要小心里面是否会含有反式脂肪酸。
特别是所谓的奶精,其实一点牛奶都不含,是氢化植物油和糊精、香精、乳化剂等成分的混合物,其中脂肪含量达20%~75%。植脂末的本质也是奶精,在咖啡伴侣、奶茶中奶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些巧克力配方中所标注的代可可脂、类可可脂,本质上也是一种人造的氢化植物油,也含有反式脂肪酸。而在奶油蛋糕、奶油面包、曲奇、炸薯条、薄脆饼、油酥饼、麻花、沙拉酱,尤其是奶油蛋糕、奶油夹心饼干、冰淇凌、奶油巧克力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
虽然反式脂肪酸不利于健康,但对于已经适应众多人造美味的现代人,怎样做才能规避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危害?
最重要的一点无疑是管住自己的嘴。
反式脂肪酸出现频率最高的,还是一些诱人的甜点等零食。所谓零食,就是每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