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阅读理解)《谲判》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谲判》阅读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600字

《谲判》阅读答案

  谲判
  乾隆间,苏州乐桥有李姓子,每晨起,鬻菜于市,得钱以养母。
  一日,道中拾遗金一封,归而发之,内题①四十五两。母见之,骇然曰:“汝一窭人②,计力所得,日不过百钱,分③也。今骤得多金,恐不为汝福也。且彼遗金者,或别有主,将遭鞭责,或逼偿致死矣!”促持至其所以待,遗金者适至,遂还之。
  其人得金,辄持去,市人咸怪其弗谢也;欲令分金以酬,其人不肯,诡曰:“余金固五十两,彼已匿其五④,又何酬焉?”市人大哗。
  适某官至,询得其故,佯怒卖菜者,笞之五⑤;而发金指其题,谓遗金者曰:“汝金固五十两,今止题四十五两,非汝金矣。”举金以授卖菜者,曰:“汝无罪妄得吾笞,吾过矣,今聊以是偿⑥,汝母所谓不祥者,验矣。”促持去,一市称快。 易优作文网名师改作文(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 )
  [注释] ①题:标明、注记。②窭人:穷苦人。③分:本分。④匿其五:从其中藏匿了五两钱子。⑤笞之五:在此谓打了五板子。⑥聊以是偿:姑且用这个作为补偿吧。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道中拾遗金一封 ( )
  (2)或逼偿致死矣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金固五十两,今止题四十五两,非汝金矣。
  3.当官的不把银子判给丢失的人,而是给了拾到银子的穷人,这是为什么?
  4.故事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路 (2)导致
  2、你的银子确定是五十两,但这里写明为四十五两,这不是你的银子
  3、为了惩罚得人帮助不知感谢,反而昧着良心含血喷人的人
  4、本分,不贪不义之财,懂得教育子女走正道 易优作文网名师改作文(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 ),易优作文评分系统,易优作文打分系统。

——(文言文阅读理解)《谲判》阅读答案,来自易优作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作文

《(文言文阅读理解)《谲判》阅读答案》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5-08



    2024-12-13-609077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