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阅读理解)徐光启《甘薯疏序》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徐光启《甘薯疏序》阅读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900字

易优语文评测系统
徐光启《甘薯疏序》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方舆之内①,山陬海噬②,丽土之毛③,足以活人者多矣。或隐弗章④。即章矣,近之人习用之,以为泽居之鱼鳖、山居之麋鹿也;远之人逖闻之⑤,以为逾汶之貉、逾淮之橘也⑥,坐是,两者弗获相通也。
  余不佞,独持迂论,以为能相通者什九,不者什—。人人务相通,即世可无虑不足,民可无道殣⑦。或嗤笑之,固陋之心终不能移。每闻他方之产可以利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耕获葘畬⑧,时时利赖其用。以此持论颇益坚。
  岁戊申,江以南火水,无麦禾。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有言闽、越之利甘薯者。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略无异彼土。庶几哉橘逾淮弗为枳矣。余不敢以麋鹿自封也,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⑨,辄以是疏先焉。 中小学生语文题库,中小学学生语文试卷,就来<A https://www.euzw.net/yuwentiku/>易优语文题库</a>。
  (节选自徐光启《甘薯疏序》)
  [注] ①方舆:大地。②山陬(zōu)海噬(shì):山角海滨。③丽土之毛:附着于土地的植物。④章:显露。⑤逖(tì)闻.在远处听到。⑥逾汶之貉、逾淮之橘:《考工记•总叙》“橘逾淮而北为枳,……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
  强调生物生存对自然条件的依赖。⑦不佞:不才。自谦之词。⑧道殣:饿死在道路上。⑨耕获葘(zī) 畬(yú):耕耘收获。⑩户说:挨家挨户地劝说。
  22.(1分)本文作者徐光启,字子先,上海县人,为 代科学家。
  23.(3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某些生物只能生长在某地的观念妨碍了生物品种的推广。
  B.作者坚持认为,绝大多数生物品种是可以互相交流、异地引种的。
  C.作者有时候会嗤笑那些不懂得利用他方之产的固陋之士。
苏州少儿书法培训,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3.html>易优少儿书法培训</a>,语文成绩好,书法少不了。

  D.作者从客居莆田的徐生那里引入甘薯并种植成功。
  24.(2分)第二段末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以此持论颇益坚”?
  25.(2分)本文在记事说理中,反映了作者 的态度。
  26.(4分)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参考答案]
  22.明(1分)
  23.C(3分)
  24.引种别处的生物品种都有收获,经常利用它们并得到好处.(2分)
  25.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坚持科学(意思相近即可)(2分)
  26.(1)破除保守思想,发展农业生产。(2)推广引种甘薯这一重要的农作物。(共4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徐光启《甘薯疏序》阅读答案,来自易优作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作文。

《(文言文阅读理解)徐光启《甘薯疏序》阅读答案》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8-06



推荐课程
相关文章
2024-12-13-611484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