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言君子梅贻琦
王开林
①一个人一辈子若能做成一件大事,留下一句哲言,就可算功德圆满。梅贻琦大半辈子服务于清华,将它提升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名牌大学,这绝对是办成了一件大事。他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绝对是一句哲言。梅贻琦主张行胜于言,他曾说,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学者、外交家叶公超用慢、稳、刚三个字形容梅贻琦,深得要领。
②梅贻琦的慢不是傲慢,不是怠慢,不是缓慢,也不是梅贻琦不惜时,不守时,而是指他从容不迫,张弛有度。在多事之秋,梅贻琦寡言,但并不寡谋,更不寡断,他的慢既表现为丰沛的静气,也表现为充足的勇气。
③抗战前夕,北京高校学生的抗日激情空前高涨,冀察政委会委员长宋哲元对学生运动警惕性相当高,但他明令部下:巡查清华园,不许动粗。学生对军人入校抱有敌意,竟做出过激之举,不仅缴下士兵的枪械,扣留领队的团长,还掀翻军用车辆。这样一,事态迅速升级。当天晚上,军队荷枪实弹,进驻清华园。为了应付岌岌危局,清华校务会议的几位成员齐聚梅贻琦家,商量万全之策。每个人都说了话,提了建议,唯独梅贻琦向隅静默,未发一言。最后,大家停下,等他表态。足足有两三分钟的时间,梅贻琦抽着烟,仍旧默无一词。文学院长冯友兰说话有些结巴,他问梅贻琦:校长,你你你看怎么样?梅贻琦还是没表态,叶公超忍不住了,用催促的语气问道:校长,您是没有意见而不说话,还是在想着方案而不说话?这时候,每隔一秒钟,都仿佛隔了半个月。面对几位同仁焦急的目光,梅贻琦从容作答:我在想,现在我们要阻止他们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只可以想想如何减少他们了之后的骚动。他要教务处通知有嫌疑的学生,叫他们处处小心,尽可能隐蔽起。然后他打电话给北平市长秦德纯,此人曾是宋哲元的重要幕僚,请他出面说服宋哲元撤退军警。秦纯德应承下。不久,宋哲元果然下令撤退了包围清华体育馆的士兵。
④梅贻琦说:文明人类之生活,不外两大方面:曰己,曰群。而教育的最大目的,不外使群中之己与众己所构成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且进以相位相育,相方相苞,此则地无中外,时无古今,无往而不可通也。梅贻琦的这番话恰当地阐释了他的稳字诀。他寡言,但并非寡人。事实上,没有哪个刚愎自用的孤家寡人能够使群众心悦诚服,得到大家持久的拥戴和尊敬,即使手中掌握强大的军队也不行。谁若在群体中以鹤立鸡群的高姿态突显自己,势必会招致强烈的反感和敌意,一只鹤唯有在一群鹤中表现出领导才能,方可确立权威,稳居其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