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说明文阅读理解)《北京的中轴线》阅读答案

(说明文阅读理解)《北京的中轴线》阅读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700字

《北京的中轴线》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8分)
  ①从北京的地图上可以看到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历史上,这条中轴线长达7.8公里,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②中轴线始于元朝对大都城的规划设计,至明清两朝形成了现有的规模。中轴线上的建筑高低起伏错落,前后疏密有致,色彩对比强烈。进永定门北行,一条笔直的大街会把你引向高大的正阳门楼,在门前百余米的地方一座宽大雄伟的牌楼和一座大石桥为其做了前卫。过了正阳门,红墙黄瓦的建筑代替了青砖灰瓦的建筑,这就是雄踞于中轴线上的皇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华门,经长长的御路(民国时已拆除),到天安门,形成第一波的起伏变化。从天安门开始 ,是一系列大小不一的宫门和广庭,红墙黄瓦,金碧辉煌。高大的城楼、皇宫、庙堂一层又一层地起伏峋峙①,到神武门结束。再向北,景山奇峰突起,然后再下滑到寿皇殿、地安门。由地安门继续往北过一条长长的街市,在这里经过万宁桥这个小小的起伏过渡,接着就出现了高大的鼓楼、钟楼,在这两座建筑周围,成片的绿荫中间掩映着灰墙灰瓦的低矮民居院落。鼓楼、钟楼传出的报时的鼓声、钟声,不时在这些院落、街巷上空回荡,中轴线就收束在这钟鼓声里。
  ③明代把天坛、先农坛安排在中轴线起点的两侧,使中轴线一开始就有中心明显,整齐对称、相互呼应的特点。进入紫禁城,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对称地安排在紫禁城前面,昭示了左右对称、中轴明显的皇城格局,紫禁城中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对称修建,例如御花园中以中轴线上的钦安殿为中心,左面的浮碧亭与右面的澄瑞亭都是四角攒尖顶的方亭,形式相同,形成对称;降雪轩与养性斋,建筑平面分别呈“凸”“凹”字形,形式互补,形成呼应。中轴线上的景山,是明朝通过挖湖堆山的手法,利用修筑紫禁城挖护城河的泥土和拆除元宫城内宫殿的渣土,在紫禁城后面堆积成的一座土山,它坐落在中轴线的中心点、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上。它的形成不仅【甲】使紫禁城有了靠山,还【乙】增加了中轴线上的制高点,在此可以纵览南北景色。清朝又在景山的五座山峰上面修建了五座山亭,景山中峰的山亭正在中轴线的中心点上,由此进一步突出了中轴线的对称和中心点。中轴线的东西两侧,为北京主要街道的骨干,北京城棋盘式的大小街巷都依据它的定位而展开。
  (根据李建平《魅力北京中轴线》、梁思成《北京城的中轴线》编写)
  【注】①峋峙(xúnzhì):形容山石、建筑等突兀、重叠的样子。

《(说明文阅读理解)《北京的中轴线》阅读答案》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4-29



    2024-12-13-610197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