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骑自行车去拉萨
王奎山
罗西在送儿子上大学的一个星期之后,在晚报上刊登了征集驴友一起骑自行车去拉萨的启事。罗西喜欢旅游,特别是喜爱骑自行车旅游。罗西早就想骑自行车去拉萨了。妻子问他,为什么要去拉萨?罗西说,有人问一个登山家,你为什么要去登山?登山家说,因为那座山在那里存在着。罗西的妻子想了半天,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罗西。
罗西的启事登出来后,很快就收到了几个驴友的电话,表示愿意和罗西一起骑自行车去拉萨。几个人还一起推举罗西为召集人。罗西非常高兴,拟定了具体的计划,并且开始付诸行动。
罗西的妻子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罗西的妻子知道这件事后,和罗西大吵大闹起来。罗西的妻子说,儿子才刚刚考上大学,光本科就得四年,得花多少钱?罗西说,儿子上大学的钱不是早就存在那里了么?妻子说,读完本科还要读研究生,读完硕士还要读博士。再说,读完博士还要找工作,还要结婚,还要买房,你想没想过,这些事得多少钱?罗西笑了,说,结过婚还要生儿子呢,生了儿子还要生孙子呢,你累不累呀?妻子说,我不跟你耍嘴皮子!只要儿子大学没毕业,只要儿子工作没找好,房没买,婚没结,你休想离开这个家。等儿子大学毕业找了工作,买了房,结了婚,你爱上哪上哪儿,你哪怕是去阿拉斯加呢,我也不拦你。罗西哈哈地笑了,照你这样说,我一辈子不是卖给你啦?妻子说,我还卖给你呢!人家马丽早就住上了别墅,开上私家车了。马丽是妻子闺中密友。妻子还把双方的父母都叫到一起,说,你要走也中,咱先把婚离掉再说。
于是,骑自行车去拉萨的事只好泡汤。
这事本来就是罗西挑起来的。罗西去不成,那几个驴友也一时有些泄气。但驴友中的一个晚报社的首席记者叫杜平的,不服气,说,咱离了罗西就去不成拉萨了?咱非去不行。咱不但要去,还要搞得轰轰烈烈的。于是,杜平接替了罗西,成了驴友们的头头。杜平到底是晚报社的首席记者,懂得舆论的重要性。驴友队出发那天,在世纪广场那里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连市委宣传部部长都到了场。
不仅如此,晚报特意辟出了专门的版面,刊登杜平撰写的旅途见闻的文章。这个专栏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有的人甚至跑到报社说,我买晚报就是冲着这专栏的。这个专栏在晚报上一直持续了半年多时间。驴友队从拉萨回来之后,杜平还把那些文章汇集成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骑自行车去拉萨》。
再说罗西,不管怎么说,骑自行车去拉萨这件事是由罗西挑起来的。没有罗西就没有驴友队的拉萨之行。驴友队出发那天的欢送仪式,罗西是参加了的。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