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阅读理解)《立木取信   司马迁》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立木取信 司马迁》阅读答案


来源:易优悦读  纠错
2024-12-13

Word格式下载

全文600字

苏州小学语文培训,苏州中考语文培训
《立木取信 司马迁》阅读答案

  立木取信 司马迁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 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 民莫敢议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苏州吴中区小学生作文培训,就来易优悦读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8.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既具,未布 具:写好,具备 B.以明不欺 明:表明
  C.行之十年,秦民大说 说:劝说 D.刑其傅公子虔 刑:惩罚,依法惩治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和“恐民之不信”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公将鼓之。 B.王之蔽甚矣。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10.文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 )
  A.立木国门,徙者有赏 B.太子犯法,严惩其师
  C.商鞅变法,民 之不信 D.乱法之民,迁之于边
  11.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2)民怪之,莫敢徙。

苏州易优语文培训,中小学阅读写作同步提升 https://www.Euzw.net/miniform.html


  参考答案:易优作文网

——(文言文阅读理解)《立木取信 司马迁》阅读答案,来自易优作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作文
小学语文题库,初中语文题库,高中语文题库
苏州阅读理解阅读作文培训、苏州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培训,就找易优吴老师,20余年培训经验,
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提升应试技巧。苏州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咨询报名:181-1815-9898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