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孟子•滕文公下》(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孟子•滕文公下》(附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900字

阅读《孟子•滕文公下》(附答案)

  阅读《孟子·滕文公下》一文,完成8~11题。(14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③;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秦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说各国连横去服从秦国,与苏秦“合纵”相对。②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③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④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⑤独行其道:行:固守,坚持。

语文成绩好,书法少不了,学书法,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3.html>易优少儿书法培训</a>


  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妾妇之道 (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B. 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
  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易优作文网
  8、(1) ①方法 ② 这,这样的人 ③ 居住 ④违背 (2)A
  9、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10、(1)金钱和地位不能使其迷惑(或扰乱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其改变(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2)略
  11、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1分)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1分)。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孟子•滕文公下》(附答案),来自易优作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作文

《(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孟子•滕文公下》(附答案)》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5-08



    2024-12-13-607809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