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巩秀才序
欧阳修
广文①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②拔出之才,其一累黍③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推卸、推托)曰:“有司有法,奈何不中!”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不幸有司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
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况若曾生之业,其大者④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夫农夫不咎岁而菑播⑤是勤,甚水旱则已;使一有获,则岂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予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全集》)
【注释】①广文:即广文馆,宋朝国子监下属学校,收纳来京城求试的人,先在广文馆读书,遇贡举之年,到国子监验试,十人取一。 ②魁垒:雄伟。 ③累黍:累和黍是古代两种微小的重量单位,这里表示细微的分量。 ④大者:这里指优秀文章,下文的“小者”指一般文章。 ⑤菑(zī)播:开荒播种。菑,开荒。
22、用自己话回答,第二段作者感到“可怪也”的原因是 。(2分)
23、简析“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的表达效果。(2分)
24、与“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我不敢求见曾生,而是曾生因受辱才来拜访我。
B、我哪里敢向曾生求救,只是他委屈地来照顾我。
C、我岂敢要求曾生来见我,而是他委屈自己来拜访我。
D、我怎敢对曾生有要求,只是他被别人欺辱才来看我。
25、请分析,作者以“农夫不咎岁而菑播是勤,甚水旱则已”为类比,其目的是什么?(3分)
26、对造成曾巩这类有才学人的落第,作者除了批评“概以一法考”的标准以外,还批评了哪些现象?(4分)
参考答案:
22、曾巩的文章无论优秀的还是一般的,都达到或超出考试的标准,但仍然被淘汰。(2分)
23、这一句,两个反问修辞连用,强化语气,突出批驳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考试标准的一成不变和考官们不思改革行为的强烈批评和激愤之情。(2分)
24、C(2分)
25、以此为比类,是为了赞扬(鼓励)曾巩在落第之后,不怨天尤人,立志回乡继续攻读,拓展自己学识并坚守原有特色(思广其学而坚其守)(3分)
26、(1)考官明知落第者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