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阅读理解)《墨妙亭记  苏轼》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墨妙亭记 苏轼》阅读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100字

《墨妙亭记 苏轼》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12-15题。(9分)
  墨妙亭记 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①,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于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注】①旁午:交错。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特:只是
  B.上田皆不登 登:(谷物)成熟
  C.躬自抚循劳来 来:回来的灾民
  D.乃为差久 差:略微,颇
  1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②故为之文以志
  ③所活至不可胜计 ④纵一苇之所如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4.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ks5u
  A.蚓无爪牙之利 B.句

《(文言文阅读理解)《墨妙亭记 苏轼》阅读答案》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4-29



    2024-12-13-613335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