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大命》(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大命》(附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200字

文言文阅读《大命》(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大命①
  (清)唐甄
  岁饥,唐子之妻曰:“食无粟矣,如之何?”唐子曰:“以粞。②”他日,不能具粞,曰:“三糠而七粞。”他日,犹不能具。其妻曰:“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曰:“然则七糠而三粞。”邻有见之者,蹙额而吊之曰:“子非仕者与?何其贫若此也?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唐子曰:“不然。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以江河之水广,涸泽之水浅也。今吾与予在涸泽之中,无所资以为生也。子曷③以吊我者吊天下乎?”
  唐子行于野,见妇人祭于墓而哭者。比其反也,犹哭。问:“何哭之哀也?”曰:“是吾夫之墓也。昔也吾舅织席,终身有余帛;今也吾夫织帛,终身无完席。业过其父,命则不如,是以哭之哀也。”唐子慨然而叹曰:“是天下之大命也夫!昔之时,人无寝敝席者也;今之时,人鲜衣新帛者也。”
  唐子曰:“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为高台者必有洿池,为安乘者必有茧足。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吴西之民,非凶岁为舰粥,杂以莜秆之灰;无食者见之,以为天下之美味也。人之生也,无不同也。今若此,不平甚矣!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是以舜禹之有天下也,恶衣菲食,不敢自恣。岂所嗜之异于人哉?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
  唐子之父死三十一年而不能葬。乃游于江西,乞于故人之宦者。家有一石一斗三升粟,惧妻及女子之饿死也。至于绣谷之山而病眩,童子问疾,不答。登楼而望,慨然而叹曰:“容容其山,旅旅其石,与地终也!吁嗟人乎!病之蚀气也,如水浸火。吾闻老聃多寿,尝读其书曰:“吾惟无身,是以无患。”盖欲窃之而未能也。” (选自《潜书》)
  【注释】 ①大命:指天下的命脉 ②粞:碎米。 ③曷:通“盍”,何不。
  6、下列句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 资:供给
  B. 比其反也,犹哭比:及
  C. 犹食之而不甘甘:美味
  D. 恶衣菲食,不敢自恣 恣:恣意,放纵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江河之水广 皆以美于徐公
  B. 平则万物各得其所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 权重于物则坠 夷以近,则游者众
  D. 盖欲窃之而未能也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下列句中补出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吾与予在涸泽之中,(故)无所资以为生也
  B. (此)是吾夫之墓也
  C.以(之)为天下之美味也
  D. (唐子)乃游于江西,乞于故人之宦者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本文作者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的观点,指出社会分配公平是治理天下的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大命》(附答案)》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4-29



    2024-12-13-609821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