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阅读理解)《畏垒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理解)《畏垒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500字

《畏垒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畏垒亭记
  归有光
  ① 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土薄而俗浇,县人争弃之。
  ② 予妻之家在焉,予独爱其宅中闲靓,壬寅之岁,读书于此。宅西有清池古木,垒石为山;山有亭,登之,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东,风帆时过于荒墟树杪之间;华亭九峰,青龙镇古刹、浮屠,皆直其前。亭旧无名,予始名之曰“畏垒”。
  ③ 《庄子》称,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①智者去之,其妾之絜然②仁者远之。臃肿③之与居,鞅掌④之为使。三年,畏垒大熟。畏垒之民,尸而祝之,社而稷之⑤。
  ④ 而予居于此,竟日闭户。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予妻治田四十亩,值岁大旱,用牛挽车,昼夜灌水,颇以得谷。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忻忻然。谁为远我而去我者乎?谁与吾居而吾使者乎?谁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作《畏垒亭记》。
  【注释】①画然:聪明的样子。 ②絜然:清洁的样子。③臃肿:无知的样子。④鞅掌:为公事忙碌的样子。⑤尸:神像;社:土神;祀、稷:祭祀。
  22.对于安亭,人“弃”我“爱”的原因是 。(2分)
  23.第③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2分)
  24.对“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三个孩子有的从远方回来,相互跟随歌咏在长满荆棘的荒野中。
  B.间或有从远道而来的两三位好友,相互跟随歌咏在长满荆棘的荒野中。
  C.两三个孩子有的从远方回来,一起在荆棘丛中讴歌吟咏其乐融融。
  D.间或有从远道而来的两三位好友,一起在荆棘丛中讴歌吟咏其乐融融。
  25.简析第④段画线句的特点及表达的情思。(3分)
  26.“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忻忻然。” 寥寥几笔,在简洁的叙述中饱含着真挚情感。结合《项脊轩志》,阐述这一手法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22.(2分)安亭土地贫瘠、民风不淳别人离去,而我爱这里的闲静,便于读书;(1分)爱这里清池古木、江流风帆、九峰古刹的美景。(1分)
  23.(2分)承接上文交代取名“畏垒亭”的出处(或缘由);(1分)为下文表达自己留居安亭自得其乐的心境作铺垫。(1分)
  24.(2分)D
  25.(3分)运用排比修辞构成整句,以强烈地语气;(1分)表达丰收后的快意和满足;(1分)对志同道合者的召唤。(1分)
  26.(3分)酿酒登亭,即便寒风吹彻,黄叶纷飞,痛饮长啸,真是畅快,把战胜大旱后而自得自足的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1分)如《项脊轩志》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在简洁的叙述中,表现出小屋环境的优雅宁静,凸现了人物内心的愉悦之情。(2分)
  译文:
  从昆山城乘船航行七十里,就是安亭,安亭位于吴淞江畔。

《(文言文阅读理解)《畏垒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4-29



    2024-12-13-613129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