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阅读理解)文化经典阅读“齐人伐燕,胜之”阅读答案附译文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化经典阅读“齐人伐燕,胜之”阅读...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100字

文化经典阅读“齐人伐燕,胜之”阅读答案附译文

  文化经典阅读(6分)
  7.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注]①运:转。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选段看,孟子是反对攻伐燕国的,他认为会造成“水益深,火益热”的后果。
作文批改系统,易优作文批改、作文点评、作文打分系统,<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

  B.“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说的是被攻伐的国家的百姓欢迎犒劳前来的仁义之师。
  C.孟子以为是否攻打燕国应该看燕国人民的态度,做事情要尊重人民意愿的思想。
  D.文中举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回答宣王的问题。
  (2)结合下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的战争观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参考答案及解析:
  7。(1)A(孟子并不反对,而是认为应尊重人民意愿的思想。如果不能使百姓“避水火”反而“水益深,火益热”,就会造成老百姓流离失所。)

语文成绩好,书法少不了,学书法,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3.html>易优练字</a>


  (2)示例:孔子和孟子战争观的立论基础是以“民本”为核心的“仁政”原则(1分)。不同:孔子希望用“仁义”代替战争,“足食”、“足兵”和“民信”,三件为政大事,孔子毫不犹豫地主张 “去兵”,其对战争暴力的警惕和不认同态度于此可见(1分);孟子认为进行战争的起点和支点是“仁政”,只要符合老百姓的意愿,使百姓远“避水火”,就可以攻伐(1分)。(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译文]
  齐国人攻打燕国,大获全胜。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打下来了,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呀。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遭到天灾吧。占领它,怎么样?”
苏州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1.html>苏州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孟子回答说:“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便是。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便是。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老百姓却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化经典阅读“齐人伐燕,胜之”阅读答案附译文,来自易优作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作文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化经典阅读“齐人伐燕,胜之”阅读答案附译...》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5-08



    2024-12-13-611787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