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阅读理解)《鞌之战》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鞌之战》阅读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500字

《鞌之战》阅读答案

  鞌之战[1]
  选自《左传·成公二年(即公元前589年)》
  【原文】
  癸酉,师陈于鞌[2]。邴夏御齐侯[3],逢丑父为右[4]。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5]。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6]。”不介马而驰之[7]。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8],曰:“余病[9]矣!”张侯[10]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11],余折以御,左轮朱殷[12],岂敢言病。吾子[13]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14],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15]? ——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16]。此车一人殿之[17],可以集事[18],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19]?擐甲执兵,固即死也[20]。病未及死,吾子勉之[21]!”左并辔[22],右援枹而鼓[23],马逸不能止[24],师从之。齐师败绩[25]。逐之,三周华不注[26]。
  【注释】
  [1]鞌之战: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之一。战争的实质是齐、晋争霸。由于齐侯骄傲轻敌,而晋军同仇敌忾、士气旺盛,战役以齐败晋胜而告终。鞌:通“鞍”,齐国地名,在今山东济南西北。
  [2]癸酉:成公二年的六月十七日。师,指齐晋两国军队。陈,列阵,摆开阵势。
  [3]邴夏:齐国大夫。御,动词,驾车。御齐侯,给齐侯驾车。齐侯,齐国国君,指齐顷公。
  [4]逢丑父:齐国大夫。右:车右。
  [5]解张、郑丘缓:都是晋臣,“郑丘”是复姓。郤(xì)克,晋国大夫,是这次战争中晋军的主帅。又称郤献子、郤子等。
  [6]姑:副词,姑且。翦灭:消灭,灭掉。朝食:早饭。这里是“吃早饭”的意思。这句话是成语“灭此朝食”的出处。
  [7]不介马:不给马披甲。介:甲。这里用作动词,披甲。驰之:驱马追击敌人。之:代词,指晋军。
  [8] 未绝鼓音:鼓声不断。古代车战,主帅居中,亲掌旗鼓,指挥军队。“兵以鼓进”,击鼓是进军的号令。
  [9] 病:负伤。
  [10]张侯,即解张。“张”是字,“侯”是名,人名、字连用,先字后名。
  [11]合:交战。贯:穿。肘:胳膊。
  [12]朱:大红色。殷:深红色、黑红色。
  [13]吾子:您,尊敬。比说“子”更亲切。
  [14]苟:连词,表示假设。险:险阻,指难走的路。
  [15]识:知道。之,代词,代“苟有险,余必下推车”这件事,可不译。
  [16]师之耳目:军队的耳、目(指注意力)。在吾旗鼓:在我们的旗子和鼓声上。进退从之:前进、后退都听从它们。
  [17]殿之:镇守它。殿:镇守。
  [18]可以集事:可以(之)集事,可以靠它(主帅的车)成事。集事:成事,指战事成功。
  [19]若之何:固定格式,一般相当于“对……怎么办”“怎么办”。这里是和语助词“其”配合,放在谓语动词前加强反问,相当于“怎么”“怎么能”。以,介词,因为。败,坏,毁坏。君,国君。大事,感情。古代国家大事有两件:祭祀与战争。这里指战争。
  [20]擐:穿上。执兵,拿起武器。
  [21]勉,

《(文言文阅读理解)《鞌之战》阅读答案》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4-29



    2024-12-13-614325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