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心写春秋
“掷我们的头颅,奠筑自由的金字塔;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这是在血与火的年代曾经唱响大江南北的《囚徒歌》中的诗句。这首诗昭示着祖国是革命先烈用无数颗丹心堆砌的;红旗,是革命先烈用一腔腔热血染红的!无数个英灵,无数腔热血,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荣辱!这首诗的作者是党的好儿子——林基路,在敌人的大牢中用鲜血写就的。
林基路原名林觉民,后改名林基路。1916年4月17日出生于台山都斛镇大纲村一个律师家庭。1931年秋,林基路在台山任远中学毕业后,投身于学生运动中;1934年春,林基路赴日留学。翌年10月,以他为首成立了中共党支部,组织留学生开展爱国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前,他赶回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林基路先后担任新疆学院教务长,阿克苏地区教育局长,库车县长和乌什县长。1942年春,林基路被反动军阀逮捕,被“黑暗吞噬着有为的躯体,镣链锁折了自由的翅膀。”他在狱中经受了严刑拷打,但他怀着“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牺牲精神,临危不惧,坚贞不屈地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囚徒歌》。1943年9月,林基路惨遭敌人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27岁。
为了纪念革命烈士、人民的好儿子林基路,新疆建立了林基路纪念馆和林基路纪念小学;在他的家乡——台山都斛修建了林基路公园和纪念碑。站在林基路纪念碑前,我仿佛看到了林基路先辈当年英勇顽强的英勇气概。他的形象如白云,坚贞圣洁;如石头,顽强默然;如高耸入云的塔,昂首挺立,永垂不朽!
林基路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爱国的一生。“七。七”事变时,祖国危在旦夕,许多毫无骨气的中国学生都偷偷地溜到国外,躲避灾难,甘愿做“亡国奴”。而林基路怀着一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从千里迢迢的日本赶回祖国,拯救他那饱经沧桑苦难的亲娘——祖国!
“苦难的娘亲!为你那五千年的高龄,已屈死了无数英烈。为你那亿万年的伟业,还要捐弃多少忠良!”林基路先辈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与敌人不屈不挠地斗争。日本侵略军的凶狠残暴,令无数林基路似的英雄好汉年纪轻轻就为国捐躯。1943年,年仅27岁的他与战友毛泽民等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林基路用他的热血,染红了五星红旗;用他的丹心普照神州大地,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进的路!
林基路的一生是爱民爱乡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林基路回国后,被派往新疆地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他担任县长,日夜奔波在新疆大地上,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开荒种田,培养瓜果。林基路为了让新疆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他
_______以下内容隐藏,需要会员权限_______
开通【VIP会员】免费查看,点此—>购买会员(VIP会员可阅读和下载本站所有文章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