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作文 > 初一作文
易优作文网——初一议论文《幸福的感知需在痛苦之后》

初一议论文《幸福的感知需在痛苦之后》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标签: 幸福


Word格式下载

全文600字


  不知你是否读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其中那个母亲,就是史铁生的母亲引起了我和朋友的争论。同学说,史铁生那个一生辛劳的母亲是幸福的。他说:“母亲不断为儿子付出,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对于儿子的价值,便已有了一个属于母亲的无量幸福。”果真如此吗?我未加思考,便脱口而出:“狗屁。”那样无悔,痛苦的付出都可以叫幸福,世上还有痛苦吗?诚然,幸福和痛苦本就是相对的,只是一种感觉而已,无所谓是否痛过,经历过,如同发自内心的喜悦一般,并不由外无所影响。同学的说法我无法反驳,其实不同意也只是在替那可怜的母亲不值而已。倒也不曾想过那母亲是如何想。
  是啊,最近,每个人都在创新求异,口边总挂着“痛并快乐着”一系列看似深奥,看透红尘的语言,可我却不信,在经历痛苦的同时,便可感受到幸福,如果是真的,那人得有多高的精神境界,可以挑脱出痛苦的漩涡去思忖里面的幸福?如果是假的,这人也挺虚伪的。不过,对于大概念上的人类来说,也挺真实的,这本就是人的本性。如果说,经历痛苦后反思,我认为,这样的境界已算很高了,可是,大多数人只是在临死前给自己一个安慰,一个借口,一个终其一生成果丰厚的假象,倒也不失为一种心理的解脱。也有好多人站在别人的人生前,慨叹痛苦的人生是幸福,我们是该说“旁观者清”还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想说,这种人是可悲的。未曾经历过,有什么资格评论。旁观者看到的不是透彻,而是狭隘,不曾经历过,怎知其中的苦与甜,认识又怎会不狭隘?
  经历方可知其痛,痛后方可懂幸福。

作文点评:文从“我”和朋友争论史铁生的母亲是否幸福写起,作者驳斥了“痛并快乐着”着的说法,逻辑的分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结论也令人信服,即“旁观者看到的不是透彻,而是狭隘,不曾经历过,怎知其中的苦与甜,认识又怎会不狭隘?”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

《初一议论文《幸福的感知需在痛苦之后》》添加时间:2024-08-16;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08-16-155962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