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在他的《名人传序》一文中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除仁慈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志。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所有的只是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的,时间会把他们一起摧毁。成败又有什么相干?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显然罗曼罗兰认为英雄必须要品格高尚,而且英雄不一定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在他看来,一个人尽管地位寒微,穷愁潦倒;尽管孤立无援,屡战屡败;但只要他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他在为正义和自由而战,那他就是英雄。
相反,那些只是由于个人野心的无限膨胀,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和虚荣心的人;即使他是席卷四海,威振八方的帝王;是富甲天下,腰缠万贯的富翁;是学富五车,着作等身的大师;也不过如草芥敝屣般无足称道,他们只配匹配某些下贱的群众。
在罗曼罗兰看来,贝多芬是英雄,因为他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永勿欺妄真理,他的音乐给人慈爱和勇气;弥盖朗琪罗是英雄,因为他的灵魂强健有力,痛苦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他的生命,但他没有在痛苦面前发抖,而是愈受苦愈欢喜;托尔斯泰是英雄,因为他有一颗像爱自己一样去爱邻人的良心,他的胸怀比天空还广阔,能理解和包容一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人类的爱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最终付诸行动;孙中山、列宁、甘地是英雄,因为他们不但是本民族,乃至是全人类的仆人,他们的人生宗旨就是为公众服务,为人类谋福。
读罢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序》,我不禁想到了中国的大文豪罗贯中,他在《三国演义》中也专门谈到了英雄,这就是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在此,曹操用龙来比当世之英雄,他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又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由此可见,罗贯中笔下或者说曹操心目中的英雄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善于随机应变,这里强调的是人的智慧和志向,并没有提到个人的良心和品格。当然仅仅这些并不能完全涵盖罗贯中关于英雄的全部内涵,但至少表明了罗贯中对英雄的某些看法。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有很多关于英雄的经典论述,但这些“经典”离普通百姓还比较远,而《三国演义》由于其雅俗共赏,家喻户晓,很容易为广大百姓所接受。据说有很多农民起义的领袖如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甚至包括毛泽东都把《三国演义》做为必读书随身携带,以便随时从中汲取智慧。
在中国多数老百姓心里真正认可的英雄还是那些靠智慧和强力而称雄的人,如齐桓晋文、秦皇汉武,如成吉思汗、
_______以下内容隐藏,需要会员权限_______
开通【VIP会员】免费查看,点此—>购买会员(VIP会员可阅读和下载本站所有文章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