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教育之弊
一年一度的考试结束了,高考结束了,中考也结束了,千百万的学子顿时轻松了不少。然则考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改变生活,为了飞黄腾达。就在这决定命运的一刻,有人仰天大笑,有人无所畏惧,有人痛哭流涕。然而是否会有人想下中国的教育制度是怎么回事,国人为什么会在素质和技术的领域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这不是聪明和愚昧,而是两个字变通。
子曰:学而优则仕。但我问一句,以何为仕。为官者当公正廉明,爱民如子,试问这在十二年的读书生涯中有学吗,有考吗,那么为何以学业之好坏而定人生之前途呢?当今政府官员又有几人能做到。古考八股,今考物理化,八股固然华而无实,然物理化亦非取其形乎。数学学的天花乱坠,物理学的出神入化,不入其道将百无一用,学而何用,大材小用也。内容有弊,制度亦弊。科举之弊在于制度,然如今考试之弊,有过之而无不及。科举三年一次,落第可复考,如今考试一剑定胜负,毫无周旋之余地,固可复读,翻身者极少。然则如此之弊何不改之,其因源于一千五百的文化传承,改革变通之心不够。
至于国语,我不多说,如果一个人不能掌握他国家的文化,那么他根本不属于那个国家的人。英语我想说一句可学可不学。何谓可学,就是顺应潮流,英语是世界的语言,熟练了对你进入社会是有莫大的帮助的。但又何谓不学,那就要从他的本质说起了,英语它本身,无内容,无实质,更无渊源,与汉语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然就因为中国非世界强盛之国家,所汉语亦无尊崇之地位。子曰:夷秋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秋,则夷秋之。意思是说,外国人到了中国境内学习了中国的文化,也就成了中国人了,反之就是被胡化了。然而举国学英语,亦尝不是夷秋之。只要国民自强,国家富强,中国的文化就永远不会衰落。
除去文化教育和制度,中国的素质教育也差强人意。司马光说过:凡取人之道,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中国的进取制度对素质的要求很低,所谓的思想教育也是一笔带过。那么这将给社会带来一个莫大的危害。小到偷窃,大到害国,像此等社会之渣虽不可杜绝,却可递减。我认为素质的教育将源于幼龄,因为年纪越小越容易接受外界思想,这也是最深刻的。反观如今幼儿园纯粹是打酱油,小学则一味重视低等教育。家长应该重视起来,国家应该重视起来,孩子是国家的未来。素质决定一切,没有了即使有再高的学位也是枉然。
说了那么那么解决之策是什么呢?要我说一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就是尽快取消高考,中考这等以一次测试而定全局的考试,实行入学,毕业过关式的考试。具体来说取消九年义务教育,转化成六年基础教育。只要你数学算账不错,物理知道基本原理,那么你就可以毕业。毕业之后就可以进行兴趣则校,你喜欢数学可以去专门的数学院校,喜欢物理的去专门的物理院校,当然进去要进行入学考试,通过将可以进入,没通过则可以明年再考或转考其他院校,没有年龄限制,
_______以下内容隐藏,需要会员权限_______
开通【VIP会员】免费查看,点此—>购买会员(VIP会员可阅读和下载本站所有文章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