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张启运老先生
Q:张老先生您好。
A:你好。
Q:今天想请您老为我介绍一下您过去是怎样读书的?
A:好吧,我就讲讲我小时读书的三个阶段的情况吧。
Q:那就太好了!
A:先讲我在私塾里读书的情况。记得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五岁开始读书,因为我家是在沦陷区,学校就停办了,我只得就近进了私塾,私塾读书啊,是非常单调无味的,整天先生讲学生听,教材有三字经、国文还有幼学和尺牍。后来还有论语和孟子,还读唐诗和千家诗等。读完一段要在老师面前背过来,背不过来就要挨打,甚至罚站罚跪不给饭吃。并且美其名曰“先生打了无人保,自作文章考秀才”。我前后读了五年,好像坐了五年牢狱。那时提起读书,真叫人害怕,我曾逃过三次学,也就挨了六次打。
Q:为什么打了六次呢?
A:唉小子阿,二三得六呵!家长加老师不就是两次了吗?花了五年时间也吃了许多苦头,可是收获渺渺。要说学得了东西,那就是背下了许多古诗和古文,到现在我还记得呢。
Q:那在私塾里就一点乐趣也没有了吗?
A:也有。背书的时候要背对着老师,两腿左右摇晃,身体也随着摇晃,背文章和背诗扯着嗓子,合着节拍有腔有调的唱读,有时候背的顺畅还做点丑脸,有时候偷偷地看看老师睡着了没有,要是睡着了我就手舞足蹈,甚至打起拳来,引得哄堂大笑。不得了,老师要是醒过来了,唉那就乐极生悲了,不是吃几条“黄鳝”就要吃几个“板栗”。
Q:老先生,“板栗”我清楚,那“黄鳝”是啥呢?
A:“吃黄鳝”阿就是挨藤条,还有高兴的事就是希望老师外出不在家,那就热闹了,大家先唱顺口溜“先生不在家,学生掼泥巴,掼个小棺材,把先生往里一抬”,接着大家就玩捉迷藏、摔跤,闹得鸡飞狗跳。忒开心阿!
Q:这样看来您在私塾读书的五年里也还有点苦中作乐的,而且收获也不小。我常听到您读起古文和古诗来滔滔不绝,好像什么诗文您都背得出。
A:记得一些,可不是什么都记得。
Q:那请您现在再来谈第二种情况吧。
A:好,我再讲讲在难民小学读书时的情况吧。我的父亲看我已经到了十岁了,在私塾里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就把我安排到大后方的难民小学里读书。学校名叫贵池县西北六乡联立中心小学,简称西北联小,它离我家有七十多里,要闯过两道敌人的封锁线才能到达。学校设备极其简陋,校舍是吴姓旧祠堂,连黑板也没有,粉笔用风化了的石块代替。可老师很棒,有专职的,有兼职的,他们大多是来自敌占区的知识分子,他们有抗日的激情,工作也很负责。学校根据国家规定开设课程,有语文数学地理历史自然音乐体育美术并且专设了军事课。当时学习环境很差,什么用品也买不到,伙食更苦,每天只能吃到杂粮和素菜,油盐也不多。我那时刚十岁,是寄宿生,生活勉强能自理。但我能吃苦,坚持了三年。那时局势很不稳定,常有敌机来轰炸,有时日本兵组织兵团对后方侵犯。所以老师们常带我们钻山沟,突击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却很有进步。这是由于老师学问好,工作负责,学生的学习很主动很认真也很轻松,较之私塾真
_______以下内容隐藏,需要会员权限_______
开通【VIP会员】免费查看,点此—>购买会员(VIP会员可阅读和下载本站所有文章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