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08年经济危机发生了一年之后,美国人翻拍了一部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多年以后,又有一只体积娇小瘦弱,外表看似呆板却心思很机灵的秋田犬活跃于荧屏之上,令人怜爱。“忠犬八公”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个名字。八公在秋田县大馆市大子内的齐藤义一宅出生,随即被送到上野英三郎教授家。八公和主人英三郎感情深厚,每日都在英三郎下班时赶去涩谷车站迎接主人。
1925年5月21日:上野教授于大学因急病逝世。八公因未等到主人归来,三日三夜从未进食过。之后,每到主人应该下班的时候,无论刮风下雨,它都会独自跑到涩谷车站瞪大眼睛,吐着舌头,等待主人出现。直到1935年3月8日,八公前去迎接主人的路上,在泷泽酒店(滝沢酒店)北侧路地入口苍老而死去,享年11岁。这只小巧瘦弱的秋田犬,曾经感动了整个日本,1932年:日本犬保存会的齐藤弘吉把八公在涩谷车站等候主人一事撰写成文并寄稿至东京朝日新闻,以“惹人怜爱的老犬故事(いとしや老犬物语)”为题刊登于报章上。八公因而成名,及后被称为“忠犬八公(ハチ公)”。1934年4月:八公像在涩谷车站前建立,揭幕仪式有300位名人参加。
1935年:八公的告别仪式在涩谷车站盛大举行,最后与上野教授同葬于青山灵园。直到今天八公的雕像依然驻立于涩谷车站门口,接受世人的膜拜。
事实上忠犬精神一直都是日本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二战时那日本以那小小的弹丸之地却如同疯狗一样以整个亚洲为战场,疯狂的和世界为敌,给亚洲人民,世界人民带来了那么多的苦难和杀戮,不正是由于那几乎浸入日本人骨子里的忠犬精神么?虽然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批大批的日本兵丢盔弃甲举手投降的场景。看到这样的场景固然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可是我们应该明白影视作品到底只是影视作品,它更多的会追求其娱乐性和迎合性,它会通过适当的艺术手法来获得兴奋观众的作用。
可是我们应该理智的看待事实和影视作品的不同。事实上日本人在战斗中鲜有投降者,“该死的疯子”这是每一个与日本作战的国家对于二战中的日本军队的基本共识,在战争初期其俘虏和死亡比达到1比120,而同时在欧洲战场上这个比值是4比1。战争后期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他被美国政府所委托对日本所做的研究报告中写到被俘虏的日本人除极少数外,几乎都是在受伤和失去知觉后无力抵抗而被俘的。而整个战争过程中,所有俘虏,包括那些和美国人合作的,都拒绝诽谤天皇,整个战争过程中仅仅有三篇审训中表示了对天皇的些微不满。正是这种奇迹般地忠诚,美国政府最终放弃了直接统治日本和保留了天皇制度。
也许在战争初期日本军队还算精锐,可是随着战争的胶着,伤亡的增加,兵源渐渐枯竭,连农夫也征收入伍,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简单训练就开始进入战场,就靠这些农夫日本人坚持了战争的后半段,虽然训练不够,可是靠着那犬一般的忠诚,他们依然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甚至在战争结束几十年后,依然有日本兵在雨林里为他的天皇尽忠。如果不是有那视自己为忠犬的觉悟,又怎么会有那震惊世界的神风突击队?在飞行技术训练不足的情况下,无视生死以自身为消耗品,去撞击军舰,虽然
_______以下内容隐藏,需要会员权限_______
开通【VIP会员】免费查看,点此—>购买会员(VIP会员可阅读和下载本站所有文章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