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笑的达芬奇: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对联课堂已经是第三讲了,老傻希望通过掌握对联知识,对大家今后写古诗歌能有所帮助。在上两次的课堂上,有许多好友的执着都让傻哥感动。希望大家能够接着努力,直到真正掌握了对联写作技巧为止,早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本文也是基本取自网络,特此说明。
○代表平声,●代表仄声,⊙代表可平可仄。
一、三个关键部位从严
1、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
上、下联中最后一个字的要求应该严格。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增”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例:
西望瑶池降王母(仄)
○●○○●○●
东来紫气满函关(平)
○○●●●○○
——李鸿章 易优作文网名师改作文(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 )
比较我们在第二讲讲的七言对联的联谱“●●○○○●● ○○●●●○○”,我们可以看出来,上联并不符合要求,到是下联合规合矩。但是,用一、1、的要求来看,它也是符合要求的对联,因为它满足了上联用仄声结尾,下联用平声结尾的基本要求。
2、词组的最后一个字
词组是中国文字,也是对联文字的基本单位。词组大多是由两个字组成,也有由三个字组成的。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这一副对联也基本满足七言对联图谱的第二式“⊙○⊙●○○● ⊙●○○●●○”。
在这一副对联里,上联的词组是:书山、有路、为径;下联的词组是:学海、无涯、作舟。抓住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径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对。这里除了径和舟因为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对就行,看,这副对联是做到了这一点的。除了词组最后一个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请看书和学、有和无、为和作,有的是平对平,有的是平对仄。
中小学生语文题库,中小学学生语文试卷,就来<A https://www.euzw.net/yuwentiku/>易优语文题库</a>。
3、长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
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这实际上是扩展了的词组的要求。举一个短点的长联,例如:
仗剑从云作干城 忠心不易 军声在淮海 遗爱在江南 万庶尽衔哀 回望大好山河 永离赤县
●●○○●○○ ○○●● ○○●○● ○●●○○ ●●●○○ ○●●●○○ ●○●●
挥戈抗日接尊俎 豪气犹存 无愧于平生 有功于天下 九泉应含笑 伫看重新世界 遍树红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