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对联知识
易优作文网——(对联故事)孔府对联匾额故事(3):从正好雨

(对联故事)孔府对联匾额故事(3):从正好雨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900字


  孔府对联匾额故事(3):从正好雨
  孔府前堂楼东里间悬挂着孔德成写的一副对联:“从正好为天下雨,民交喜又古人风。”
  孔德成生于19年,由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命令为:“袭封衍圣公”,后又被蒋介石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这副对联是孔德成自我表述其志向的。“从”是随从,顺从的意思,“正”又通“政”,即如果自己办政事,就要使天下人都得到润泽,或者说尽力使自己达到“正”,让天下人都得到润泽;如果同庶人交往,那么就喜欢采用古人的风气。在这里,“天下”即指普天之下。旧时,人们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实体,并没有空间。传说盘古用巨斧将这个实体从上面横砍了一斧,从下面也横砍了一斧,于是这个实体分成了三部分。盘古又用巨斧的另一面,即斧背的一面,将这个实体的中间一部分打出去,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有了天地,悬在上面的一部分为天,踏在脚底下的一部分为地,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还称整个大地为天下。古籍中往往把家、国、天下连称,指“积家成国”,“积国成天下”。因此,夏、商、周三代统一诸侯国以后,便称为“有天下”,由统一而分裂,则称为“失天下”。在这副对联中,“古”是与“今”相对而言,“古人”是指过去的人。实际上,“古人”是指的“过去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即“君子”。古人认为,有德行的人有很多优点,如是非分明,心地坦然,有气节、不受辱,重义轻利等等。比如在相互交往中,君子就是重礼仪而轻礼品。《庄子·山木》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在相互交往中尽管淡如水,但却越交往越亲近,越交往越志同道合;小人在相互交往中重礼品,暂时得到了好处,象喝了美酒似的,但却越交往越疏远,终究是会绝交的。
  根据《礼记》一书记载,孔子去东都洛阳向老子问礼。在洛阳住了一段时间,孔子要起程返回鲁国了。老子根据几天来对孔子的观察,觉得他很好学,有上进心,既有远大抱负,又很有心计,便诚恳地对他说:“世人通常的做法是,有钱的人为别人送行的时候,一是赠钱,二是赠物;有修养、有道德的人为别人送行的时候,则是赠以最珍贵的话。我虽然算不上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但是我想送给你几句话。”孔子一听,甚是高兴,急忙说:“晚辈愿意洗耳恭听。”老子一字一板地说:“我认为,第一,你现在所钻研的东西,多数都是古人留下来的。对于这些东西,你不能把它看成一成不变的死教条。第二,有身份的人外出时固然应该有车坐,但是如果条件不

《(对联故事)孔府对联匾额故事(3):从正好雨》添加时间:2024-12-11;更新时间:2025-04-29



    2024-12-11-598084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