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诗词赏析
易优作文网——王辟之《于令仪诲人》原文_《于令仪诲人》翻译_《于令仪诲人》作者介绍_《于令仪诲人》赏析

王辟之《于令仪诲人》原文_《于令仪诲人》翻译_《于令...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700字

于令仪诲人
宋代·王辟之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作者介绍]:王辟之(1031—?),字圣涂,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他担任任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县)知县,曾“废撤淫祠之屋,作伯夷叔齐庙”,以“贵德尚贤”闻名。

[注释]:(1)选自《文山先生全集》卷十三。《指南录》,文天祥诗集。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元军进逼南宋首都临安,文天祥赴元营谈判,被扣押,后乘隙逃脱。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诗中《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后序”。这篇《后序》追叙了作者抗辞犯敌,辗转逃往,九死一生的历险经历,凸显了作者历经磨难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2)德祐二年:即公元1276年德祐:宋恭帝的年号。(3)枢密使:宋朝所置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位与宰相等。(4)北兵:即元兵。修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本指楚国郢都城门,这里代指南宋都城临安的城门。(5)左丞相:当时吴坚任左丞相。(6)使辙:指使臣车辆。(7)当国者:指宰相。(8)纾(shū):解除。(9)觇(chān):侦察,窥视。(10)以资政殿学士行: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资政殿学士:宋朝给予离任宰相的荣誉官衔。(11)吕师孟:时为兵部尚书,叛将吕文焕之侄。构恶:结怨。(12)贾余庆:官同签书枢密院事。知临安府,后代文天祥为右丞相,时与文天祥同出使元营。献谄:《指南录·纪事》:“予既絷维,贾余庆以逢迎继之”,“献谄”之事当即指此。(13)诟:责骂。失信:指元军扣押使臣。(14)数(shǔ):列举罪责,加以谴责。(15)馆伴:接待外国使臣的人员。(16)祈请使:奉表请降的使节。(17)分:本分。引决:自杀。(18)隐忍:屈志忍耐,忍辱而活。(19)“昔人”二句:作者在这里引用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之语,意谓自己暂时隐忍,保全性命,以图有所作为。(20)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当时为元军占领。(21)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县,当时仍为宋军把守。(22)东西二阃:指宋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和淮西制置使夏贵。阃(kǔn):城郭门限,这里代指在外统兵将帅。(23)维扬帅:指淮东制置使李庭芝。维扬:扬州,当时为淮东制置使所驻之地。下逐客之令:文天祥到真州后,与真州安抚使苗再成计议,约李庭芝共破元军。李庭芝因听信谗言,怀疑文天祥通敌,令苗再成将其杀死,苗再成不忍,放

《王辟之《于令仪诲人》原文_《于令仪诲人》翻译_《于令仪诲人》...》添加时间:2024-08-12;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08-12-149473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