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
宋·李曾伯
天下奇观,
江浮两山,
地雄一州。
对晴烟抹翠,
怒涛翻雪,
离离塞草,
拍拍风舟。
春去春来,
潮生潮落,
几度斜阳人倚楼。
堪怜处,
怅英雄白发,
空敝貂裘。
淮头。
虏尚虔刘。
谁为把中原一战收。
问只今人物,
岂无安石,
且容老子,
还访浮丘。
鸥鹭眠沙,
渔樵唱晚,
不管人间半点愁。
危栏外,
渺沧波无极,
去去归休。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抒发怀才不遇情感的和词。
词人通过登多景楼的所观情景的描写、抒发,
表现出怀才不遇的困惑 、无奈。
但通篇并无消沉之感,
而是慷慨悲凉。
多景楼 ,
镇江名胜,
其地三面临江,
“东瞰海门,
西望浮玉,
江流萦带,
海潮腾迅,
而维扬(扬州)城堞浮图陈于几席之外,
断山零落出没于烟云杳霭之间。
”(南宋乾道年间镇江知府陈天麟《多景楼记 》)如此形胜,
加上镇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因此,
北宋以来此处的题咏很多。
曾伯词从形胜写起 。
多景楼原有吴琚“ 天下第一江山 ”的题匾,
此词以此写其神奇。
“江浮两山”,
两山指焦山 、金山(又名浮玉山,
时在江中),
二山东西相望 ,
就象浮在江面上一样 。
“浮”,
当是由江面看山的幻觉 ;下面写空中、江中、江岸。
“晴烟抹翠,
怒涛翻雪”,
色彩鲜明悦目,
又给人一种动态美。
“离离塞草 ,
拍拍风舟”,
春草多么繁茂(塞草此即指岸草 ,
因此地为要塞),
江船顶风前进,
给人一种生机,
一种力量,
同时也会引起岁月如流的感触。
这几句写景意在展示“江山如画 ”、“逝者如斯”,
从而逗起今昔同怀的意绪。
“春去春来,
潮生潮落,
几度斜阳人倚楼 。
”这意思作者说出来了。
古往今来多少人像我这样眺望江天 ,
共看江天皆如此啊。
但古今之人有如东逝之水。
“几度斜阳人倚楼”写落寞之情,
言许多英雄豪杰正是在这般“倚楼”中壮志销磨。
陆游、陈亮也曾在楼头题词 ,
陈亮在词在大呼:“ 正好长驱,
不须反顾,
寻取中流誓。
”(《念奴娇》)那样的英风豪气结果不是落了空吗?“英雄白发 ,
空敝貂裘”,
用战国时苏秦游说诸侯,
怀才不遇,
黄金尽、貂裘敝的典故,
就中饱含着作者的自怜、自伤。
据考证,
是年春作者颇遭非议 ,
“言者相继 ”。
身为两淮阃帅而无法进取,
坐看年华老大(时四十九岁 ),
怎能不感到悲哀!
一个“空”字蕴含了多么沉痛的心情。
镇江这地方,
晋宋间有多少英雄驰逐!
词的下阙是由对现实的感慨而反思 ,
显得比较冷峻 。
“淮头,
虏尚虔刘 ”。
“淮头 ”,
淮水上游,
指淮西一带。
“虔刘”,
劫掠,
侵扰。
据《理宗本纪》,
这年春蒙古兵攻寿州一带,
“将士阵亡者众”。
“谁为把中原一战收?”意思是说,
谁能象晋宋英雄那样一扫胡虏?晋宋时的几次北伐都是从镇江出发的,
如祖逖、刘裕,
而以谢安最为著名。
谢安在指挥淝水之战获得大捷后,
又命令谢玄率部北进,
收复了黄河南北大片土地。
“问只今人物 ,
岂无安石 ;且容老子,
还访浮丘 。
”意思是当今世界,
是可能有象谢安石一样的有才之士吧。
那么,
还是让我去访求浮丘道人去吧,
反正我是做不成安石 。
这表示自己要引退。
《宋史》本传记载作者在本年正月就“乞早易阃寄,
放归田里”,
由此可知词人已是意冷心灰,
欲乞归还乡了。
下面又写“眼前风景”:“欧鹭眠沙,
渔樵唱晚,
不管人间半点愁 。
”自己这般愁苦,
但风景还那般好,
风景越好越会激起自己的愁绪。
这是一种反衬写法,
使感情更加深切。
“危栏外,
渺沧波无极,
去去归休。
”“归休”就是引退,
前加“去去”,
表示主意已定,
不会反顾。
虽则如此,
从“渺沧波无极”的感触里,
可以体会到他万千愁绪 、万千的不得已。
就在写这首词后不久,
他真的被罢免了。
此词虽然表现了词人对英雄事业的向往,
对国事的关切 ,
对时局的不安,
但情绪到底还是低沉了些,
这是时代性决定的 。
朱熹曾说过:“ 绍兴渡江之初,
亦自有人才,
那时士人所做文字极粗,
更无委曲柔弱之态,
⋯⋯只看如今⋯⋯是多少衰气!
(《朱子语类》卷一○九)这几句话是批评当时的文风,
也可移用于词风。
南渡以来爱国词人所激扬起来的大声镗鞳、慷慨纵横的豪放词风,
开禧后日趋衰惫,
至淳后更是强弩之末了。
(宋词)沁园春 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李曾伯)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李曾伯,沁园春 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宋词,语文培训,语文辅导,阅读培训,作文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