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诗词赏析
易优作文网——(宋词)清平乐 忆吴江赏木樨(辛弃疾)

(宋词)清平乐 忆吴江赏木樨(辛弃疾)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100字

易优语文评测系统
清平乐 忆吴江赏木樨
宋·辛弃疾

少年痛饮。
忆向吴江醒。
明月团圆高树影。
十里蔷薇水冷。
大都一点宫黄。
人间直恁芳芬。
怕是九天风露,
染教世界都香。
注释注释①此闲居带湖之作。
吴江:今江苏吴江县。
按:稼轩自隆兴二年(1164)冬,
或乾道元年(1165)春,
江阴签判任满后,
曾有一段流寓吴江的生活。
木樨(xī西):桂花。
按:一本题作“谢叔良惠木樨”。
两种题序,
互为补充。
友人赠桂,
思绪流向当年的吴江之行。
上片写景,
以景衬情。
下片承“高树影”而咏桂。
词人遗貌取神,
独由花小香浓着笔。
“一点”,
极言花之细小,
“人间”乃至“世界”,
则极言地之广阔,
以一点之小而染遍天地之大,
足见其芳香之浓烈。
花品即人品,
由此也见词人胸怀之宽广。
②“少年”两句:回忆当年曾秋夜畅饮,
酒醒吴江。
少年:泛指青少年时期。
稼轩二十六岁至二十八岁流寓吴中,
故云。
向:面对。
吴江:江名,
亦名松江,
苏州河,
是太湖最大的支流。
自湖东北流经吴县、上海,
合黄浦江入海。
③“明月”两句:描绘江边月下赏桂情景。
高树影:兼指月中桂影(传说月中有仙桂,
更有吴刚伐桂之说),
和秋月映照下的人间桂影。
水沉烟冷:江水沉寂,
烟雾清冷。
④“大都”两句:桂花形小色淡,
却给人间带来如此芬芳。
大都:不过。
宫黄:宫中妇女化妆用的黄粉,
此借指黄色的桂花,
俗称金桂。
直恁(rèn认):竟然如此。
⑤“怕是”两句:桂花凭借秋风秋露,
要将整个世界染香。
教:叫,
使得。这是辛弃疾闲居上饶时与他的朋友余叔良的一首唱和之词。
余叔良其人情况不详。
这首词题曰 :“忆吴江赏木樨 ”。
木樨,
亦作木犀,
桂花别名。
辛弃疾咏桂花的词不少,
如上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即是。
但这首词写得别有情趣,
它不专门扣住桂花题材,
而是能离开桂花本身,
把自己的经历结合来写,
意境更为开阔,
感情更加亲切。
本词上片“少年痛饮,
忆向吴江醒。
明月团团高树影,
十里水沉烟冷”四句,
作者从自己的游踪引入桂花。
少年时有个秋夜,
在吴江痛饮醒来,
看见一轮明月,
中间映着团团的桂树影子;江边桂树,
十里花香,
飘散在烟波江上,
倍添清冷之气:天上人间,
都笼罩在桂香桂影之中。
吴江即吴松江,
在今苏州南部,
西接太湖。
辛弃疾年轻时游过吴江,
所以他对此地颇为怀念。
大概吴江两岸,
当时桂花颇盛,
所以他咏桂花便想起吴江之游 。
“明月团团高树影,
十里水沉烟冷”两句,
这里用“团团 ”来写桂树,
水沉,
香名,
这里用指桂花馨香。
词人借自己一次客中酒醒后看桂影、闻桂香的经历来写桂花,
情调豪放,
生动自然。
下片“大都一点宫黄,
人间直恁芬芳。
怕是秋天风露,
染教世界都香。
”数语,
由写作者自己的经历,
转到桂花本身。
宫黄,
指古代宫女以黄粉涂额,
是一种淡妆,
这里是指桂花。
桂花体积小,
宛如淡施宫黄,
可是开在人间 ,
竟然这样芳香。
花小、色黄、香浓,
正是桂花特征。
这几句把桂花特征都写到,
但着重写它的香味,
抓住重点,
与上片相呼应。
这首词意境优美,
写桂花能抓住其特征,
联想自然,
用词简练,
不愧为词中佳品。


(宋词)清平乐 忆吴江赏木樨(辛弃疾)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辛弃疾,清平乐 忆吴江赏木樨,宋词,语文培训,语文辅导,阅读培训,作文培训

《(宋词)清平乐 忆吴江赏木樨(辛弃疾)》添加时间:2025-05-17;更新时间:2025-08-16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