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文学常识
易优作文网——个性化阅读中的批判性_文学常识

个性化阅读中的批判性_文学常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标签: 阅读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100字

个性化阅读中的批判性_文学常识

  江苏徐州市沛县职业教育中心 韩雁冰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具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或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接受。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树立靶子,让学生提出质疑,并与之展开讨论,以求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作出解释。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就可以得到培养。
  
  一、正本清源,尊重文本
  
  分析的无限膨胀与多样性和多样化是对经典文本的最高尊重。一个真正有意味的文本是不能被盖戳子的。因为,它总是有着无限的探讨价值。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严重地存在着一种简单化的倾向,那就是想给什么都下结论,想把什么都定死。
  
  我们在阅读教学的态度导向中应该把文本中性化。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文学教学,也不是单纯的历史教学,而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语文教育。真实是历史的标准,文学操持的是美的标准。我们若是想从这个“本文”里获得历史的真实,就要拨开一层美学的迷雾。比如,对比和反衬等表现手法就是一种迷雾。
  
  学生的顺从精神多半是从“结果”来的。学生的思维被训练得封闭起来而不是越来越活跃,学生被训练成接受式的而不是探究式的,这样下去我们的民族将出现悲剧性的后果。这是典型的认知的悲剧。世界是或然的,通往成功的方法有许多,而且可以并存。在人文科学里,最可贵的一种意识是“什么主张”与“什么行为”是最优的。因为,也许好几种方略都可以达到成功,但关键是要看哪一种最好。
  
  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我们不能在语文教学中提供太多的标准化答案,也不能限定学生的多向思维,更不能侵犯和打压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不认一理,肯定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教育素质。这是一种当代文化意识的培养,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特别有针对性。关于素质,顺带说一下,其主要是意识方面的,而不是量的积累。
  
  个性化阅读虽然强调学生的独立阅读,但这种阅读不是强加给学生的,而应该是学生积极自愿地参与。因此,教师设计问题和组织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趣味性和启发性,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比如,教学《曹刿论战》时如果这样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地记述曹刿的言行而简略地记述战争的经过?”学生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如果将问题改为“如果用长勺之战

《个性化阅读中的批判性_文学常识》添加时间:2024-09-16;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09-16-3629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