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文学常识
易优作文网——人教版语文古诗文注释辨误_文学常识

人教版语文古诗文注释辨误_文学常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标签: 语文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000字

人教版语文古诗文注释辨误_文学常识

  作者:葛维春
  
  一、读音
  
  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原本押韵的古代诗歌,在今天读来,有些却不押韵了。尽管有些诗歌是耳熟能详的,人们对押韵的情况仍然不甚明了。
  
  杜甫的《水槛遣心》:细雨鱼儿去,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在今天读来,这首诗就不押韵。其实,今音读“xie”的“斜”,在古代读“xia”,与“家”是押韵的。
  
  又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现在读来,这首诗也不押韵。其实,诗中的“斜”古音读“xia”,与“家”“花”押韵。
  
  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而使古诗读来不押韵的情况,还有不少例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①第175页的“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章中的《过故人庄》。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中的“斜”古音读“xia”,与“家”“麻”“花”押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①第217页的“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章中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诗中的“者”,今音读“zhe”,古音读“za”。它的古音与“下”押韵。
  
  课本中却没有古今语音的变化而使这首诗读起来不押韵的注释,其他资料中也很难找到相关的说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给学生讲明: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这首诗今天读来不押韵,在古代却是押韵的。否则,学生就可能存有疑惑:老师说古诗是押韵的,这两首诗怎么不押韵?或者误以为唐诗可押韵,亦可不押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降低诗歌教学的质量。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中的“回”,今读“hui”,古读“huai”;诗中的“催”,今读“cui”,古读“suai”。它们的古音与“来”押韵。
  
  南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中的“野”,今音读“ye”,古音读“ya”。其古音与“下”押韵。
  
  这种古今语音的变化而影响古诗押韵的情况,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和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上都很少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提高文化素养,查阅资料,告知学生,从而提高古诗的教学质量。
  
  二、注释
  
  1、《木兰诗》的注释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4页第10课)《木兰诗》②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的注释:“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

《人教版语文古诗文注释辨误_文学常识》添加时间:2024-09-20;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09-20-3364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