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道教学者,养生学家,中国道协第二届会长
陈撄宁,原名元善、志祥,字子修,后因喜读《庄子》,且好事仙道,乃用“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句(《庄子·大宗师》),改名撄宁。曾道号圆顿子,按道教全真龙门派系谱,他是第十九代居士。生于清光绪六年(庚辰,公元1880年)十二月。祖籍安徽怀宁县洪镇乡新陈埂,世居安庆苏家巷。父,陈镜波先生,为清朝举人,设学馆授徒,以教书为业。先生8岁便受家教课读儒学经书,14岁便能文能诗。他禀赋聪慧,求学勤奋,在少年时期便已具备了丰实的儒学功底。稍长,曾考秀才,初试,因平日喜读当时的《时报》、《盛世危言》等书报,爱新思潮熏陶,颇不满清廷朝政腐朽、丧权辱国,故而试文语涉朝政,对清廷有所针砭。这自然与封建科举之意大相径庭,且有触犯帝王尊严之过。幸好主考官乃其父执,暗将此份试卷抽去,始免于祸。但主考官司嘱其父要严加管束,免今后遭罪。先生之母闻此震惊致病,而先生亦因之感时世险恶、艰难,心存戒警,这也是后来无意仕途之起因。后由于家庭督促,下科应试,中秀才。旋因清末废科举、兴学校,才解脱了先生应试功名,以挚“光耀门庭”的束缚。不久洋务大臣左宗棠在安庆开办安徽高等政法学堂,先生考入就读,在这里曾受业于严复。先生自幼体质单薄,加之勤奋苦读,刚及青年便縻患涝疾,当时无医可治,医生束手。先生不甘待毙,决心自寻却病之右,以救垂危生命,曾辍儒学而从其叔父学习中医。经服药实验,觉古医药对痨疾效验不著。因其叔既操中医,且好事神仙方术,先生亦因之渐渐滋生对古神仙家修养法的兴趣,开始读道书,研习月法。经亲身实验,身体康复,相信仙学养生法是却病延龄有奇效的方法,便从医理、哲理多方面着手深研仙学。他25岁时入安徽高等政法学堂,因读书勤奋,未及结业而旧疾复发,只得辍学离校。自感生路只有一条,便是访名师,深炼仙道养生之术。从28岁起,曾寻访九华山月霞法师、宁波谛闲法师、天童山八指头陀、常州冶开和尚,感到佛教修养法偏重心性,而忽略于形体,未必能达到法病长寿的功效!足迹又转向道教名山胜地,曾参访苏州穹窿山、句容茅山、均州武当山、青岛崂山、怀远涂山、湖州金盖山,均末遇深谱丹道之炼师,怅然而返。寻思与其四处奔波,白费光阴,不如自家阅读《道藏》,从道教经书中发掘玄珠。闻上海白云观贮有此书,便欣然赴沪,借住姐夫乔种珊医生家,逢初一、十五便往白云观求借《道藏》数种经书,取回阅读。如是者历三载,确知《道藏》中养生学资料之宝贵和丰富。他对丹道理论研之更深,实践勤而有恒,功法精谱,身体恢复康健。1916年先生借夫人吴彝珠(西医医生)在上海民国路自设诊所行医,先生一边行中医,一边继续研习仙道修养法并从事著述。当时上海医药界和道教界,均知先生精于仙道月法,主张先生宣扬此术以济世,在1913年7月间,先生在他的学生们的赞助下创办了《扬善半月刊》,由上海翼化堂出版,倡导和推广仙道养生法。先生竭力主编这份独一无二的仙学刊物,无时或怠,他对自己学得和悟得的修养方法和体验,从不矜为独得,对友人及学生从不保守。有不少好事仙学修养法者,常向先生请教,他均认真回答,而且把带有共同性的回答,公开发表于《扬言半月刊》上,使读者咸知。此举破除了道教界历来对仙道修养法密而不宣的陈规陋习。公元1937年8月,日寇侵沪,《扬善半月刊》停刊,前后共发行99期。此时人心惶恐,纷纷逃亡,先生书籍、文稿、衣物荡然无存,不得已寄居外甥婿张嘉寿(上海浦东中学校长)家,间亦行医及讲学。公元1939年8月,在弟子张竹铭医师赞助下,先生又创办了《仙学月报》,共发行30期,1941年因战争停刊。1945年夫人吴彝珠去世,从此先生子然一身,居处无定,往还于亲友、学生之家,常代人作世俗应酬文章,或为讲解历史、文学、哲学、医学、仙学之古籍,实际上等于家庭教师,但不拿薪金,只由学生照顾生活。1949年上海解放,年近古稀的他,在上海迎接了新社会的到来。1953年,先生由上海去杭州,住学生胡海牙医师家,为其讲授《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经》,并研究针灸原理,探讨经络学。同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秘书厅获悉先生学识渊博,为人方正,推荐于浙江文史馆,聘请为文史馆馆员,并请他在杭州屏风山疗养院授静功疗养法。这是先生平生首次出来在政府所辖部门作事,时年已73岁。1956年秋,沈阳太清宫方丈岳崇岱等创议成立中国道教协会,先生被邀为筹备委员之一。1957年4月,第一次全国道教徒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尽管先生因胃溃疡卧病于杭州,未能出席这次会议,但由于他的名声在道教界影响较大,深受敬重,仍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当时他已77岁。1957年冬,先生来京,住中国道协所在地白云观。尔后政治运动频繁,由于先生历史清白,且一向对人诚恳平易,为人敦厚慈善,寡言慎行,对党和政府衷心拥护,所有与先生有交往者,无不由衷敬佩先生,因此从1957至1966年的历次政治运动,先生均安然度过。在10年中,先生把主要精力用于读书、著述,潜心治学并培养学生。其间,1958年先生被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吸收为列席委员,1960年任政协委员,参政议政,1961年当选为第二届中国道协会长。先生曾在全国政协讲坛上呼吁开展对道教历史及学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当时的人大副委员长、中央统战郎部长李维汉和国务院宗教局局长何成湘出面,于1961年8月22日在全国政协会议室召开了关于开展对道教学术研究的座谈会,出席这次座谈会约有李维汉、李德全、何成湘、陈撄宁、陈垣、孟明慧、黎遇航、郭朋、高观如、李文成、刘厚祜等。不久,中国道协便成立了研究室,由先生亲自领导制证了研究计划及培养道教知识分子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