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自立于20世纪诗界中的大家”
黄遵宪(1848一l905年),字公度,广东嘉应州只(今广东梅州市)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一名外交家,及戊戌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黄遵宪出生前后,正是帝国主义一次更比一次野蛮地侵略中国、国内农民运动一浪高一浪的时代。中国社会的经济、阶级关系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一切,对黄遵宪的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他20岁在家乡考中秀才,26岁中拔贡生,29岁中顺天乡试举人,曾受到李鸿章的赏识,称其为“霸才”。
1878年他30岁的时候,何如障奉命出使日本,他以参赞的身份随使日本。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日渐强盛起来,这对于近邻的、正遭受外国侵略的中国人民来说,有着现实的借鉴作用。黄遵宪同国内的其他仁人志士一样,迫切想了解日本是如何学习西方的。他游历日本各地,接触各阶层人士,认真考察和研究日本的历史、现状及风俗等,并且还注意研究各国的历史及国际形势。他的眼界不断扩大,思想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反映和介绍日本国情的诗作,并着手编撰《日本国志》。
作文网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中小学生学语文阅读写作的好帮手
1882年他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1885年解任回国。在国内这一段时间里,他日夜加紧著述,于1887年完成了《日本国志》一书。该书共40卷,包括年表、国统、邻交、天文、地理、职官、学术等12类,共50余万字。他在这部书中,采用详今略古之手法,在记述日本3000多年的历史沿革后,着重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变革情况。以他自己的话说:“意在借镜而观,导引国人,知其所取法”。其目的就在要作为中国变法自强的借鉴。
1891年他再度出仕,随薛福成出任英国使馆参赞,不久又调任新加坡总领事。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被调回国内。
黄遵宪在长期的外交生涯中,耳濡目染了东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及其学术思想,如探寻了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原因、政治制度等;又出开办费,又请梁启超来上海共同筹办并主笔《时务报》。同年,他奉旨入京,被命为出使英国大使,后来又改为出使德国,但遭到阻挡而未能成行。1897年改任湖南长室盐法道,继尔又接署湖南按察使,与湖南巡抚陈宝箴协力举办新政,仿西方国家巡警制度,设立保卫局,又设课吏馆;还开办了时务学堂和南学会,宣传变法维新和培养维新人才,使湖南当时的社会风气大变,成为变法维新的中心之一。1898年,黄遵宪被命为三品京堂出使日本。但他因病而未能立即赴任。这年9月,变法维新运动遭到以慈搐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而告失败,黄遵宪受人参奏,几经周折,最后被罢职归家。 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黄遵宪不但是变法维新运动的积极鼓吹者与参与者,还是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与他的改良主义政治思想相适应,在诗歌领域,他成为改良主义时期爱国诗人的一面旗帜。当时的中国诗坛,虽然仿效古人的目标各有不同,但仿古这一点却是共同的。浓厚的复古之风笼罩着当时的中国诗坛。而这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几位首要人物,像康有为、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人,在从事政治改革的同时,都提出了反对复古、革新诗界的口号。
1896到1897年之间,梁、夏、谭等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黄遵宪诗歌的成就不仅高于旧派诗人作家,而且也超越了同时期的新派诗人作家。在其创作上是如此,在提倡“诗界革命”的主张上,也远远地早于康、梁、夏、谭等人。他在少年时代,就己提出“别创诗界”的主张。他21岁时,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原则,亲自考察和接触了美、英等这样的新型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这些使他认识到,建立立宪政体是西方和日本国家强盛的缘由;中国要救亡图存,只有维新,要维新就必须学习外国。 作文培训,就来苏州易优作文 https://www.euzw.net/minifoRm.html
回国后,黄遵宪于1895年奉命主持洋务局工作。1896年他来到上海。当时康有为正在上海组织强学会,黄遵宪也参加了。之后,他又登门拜访了康有为。他赞同康有为的维新主张,但略有一点不同之处,他认为“顿进难求速效,不若用渐进法”。这一点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共事。而且从这次会面之后,他们“朝夕过从,无所不语”。
北京的强学会,不久就遭到顽固派的封禁,上海的强学会也随之瓦解。黄遵宪为重振强学会精神,决心开办报馆,加强舆论宣传。在诗歌创作方面,黄遵宪要求达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他以通俗语言入诗,反对盲目尊古和仿古,主张冲破旧式诗歌的束缚。在他几十年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成为中国近代“诗界革命”的先驱。 学书法,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3.html>易优少儿书法培训</a>,语文成绩好,书法少不了。
黄遵宪的诗,“大部分是政治诗、时事诗,是纪史议政的史诗”。由于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帝国主义列强疯狂侵略中国的时代,他将反帝爱国的激情,镕铸在笔端,写出了一首首反映时代,表达人民意志的诗。1884年中法战争中,清军节节败退,当时年已70的冯子材老将军,在镇南关一战中,打败了进犯的法军。消息传到美国,黄遵宪奋笔疾书,写下了《冯将军歌》。他热情歌颂了英雄将帅奋勇反抗侵略者的爱国精神。诗中写道:“冯将军,英名天下闻……将军一叱人马惊,从而往者五千人,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闪闪龙旗天上翻,道咸以来无此捷。”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的消息,使他又挥笔写下了《台湾行》。诗中写道:“城头蓬蓬擂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字字句句倾泻着他心中的巨大悲愤,并发出坚决保卫祖国领土的铿锵誓言:“……成败利钝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所拒。万众一心谁敢侮!”在《羊城感赋》、《马关纪事》、《天津纪乱》、《哭威海》等诗里,他无情地揭露和谴责了清政府中的汉奸和庸臣,控诉了帝国主义列强欺凌我国的野蛮罪行。黄遵宪的诗,如人所说:“如读一部中国近代史,是历史的诗。”
语文成绩好,书法少不了,学书法,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3.html>易优少儿书法培训</a>
黄遵宪在我国古典诗歌的继承方面以及民间文艺等方面,都有过不少卓见。他认为在诗的创作上,要“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主张继承和发展古典诗歌中积极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传统;诗歌要成为时代的镜子,要有诗人的独特风格。他努力使传统的诗歌形式与新内容和谐,即从古典诗歌、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他的家乡嘉应州是山歌之乡,他从小就受到山歌的熏陶。在他的诗作中,有不少就汲取了劳动人民口头文学的特点,取精用宏地移植到他的诗创作中,丰富和扩展他的诗的表现力。
他的著作有《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等。
——作文培训,作文辅导,提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