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是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典故六则,欢迎参考阅读!
【出处】《韩非子·喻老》。
【释义】讳:忌讳;疾:疾病。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历史典故】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医,医术非常高名,他只需诊脉,就能知道患者脏腑里的病。
有一天,他去见蔡桓公。他仔细端详了蔡桓公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如果不及时医治,恐怕病情会加重的。”蔡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也用不着治!”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说:“当医生的就爱给人治病,没病也说你有病,只为显示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几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公。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公把头一歪,只当没听见,理也没理他。
又过了几天,扁鹊又来见蔡桓公。他看了看蔡桓公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公还是不予理睬。
又过了几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公。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公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公的病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没过几天,蔡桓公就病死了。
【成长心语】
闭目塞听的人,往往自视甚高,自以为是,结果却背道而驰。蔡桓公因为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病,就一次次拒绝扁鹊的劝告,结果也只能自作自受。古人云:“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罪人。”我们对待批评的态度,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要认真接受他人纠正过错的好意,这样才能避免犯更大的错误。
【出处】(宋代)辛弃疾《恋绣衾·无题》。
【释义】当局者:正在下棋的人,也指当事人;迷:糊涂,迷惑。下棋的人往往容易迷惑,看不清楚事态的发展方向。比喻当事人因主观片面,反而糊涂。
【历史典故】
唐玄宗时期,大臣魏光上书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
不料,右丞相张说对此持否定意见,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纂的本子,使用了近千年。再说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成为经书,为什么还要改用魏征整理修订的本子呢?玄宗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
但是元澹认为,本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改换一下,这样才能更适合现在使用。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释疑》中,客人问:“《礼记》这部经典著作,戴圣编纂、郑玄加注的本子与魏征修订的本子相比,究竟哪个更好呢?”主人回答说:“戴圣编纂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的修订、注解,虽然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也出现了一些互相矛盾之处,本朝名相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对其进行重新整理,怎么也没想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客人听后点头称是,说:“是啊,就像下棋一样,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观者却看得分外清楚。”
【成长心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许多人都知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在局外看棋,客观理智,身处局中,却会困于其中无法脱身。当人们急于办成某件事而深陷其中,以致忘记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甚至连办事的初衷也忘得干干净净。这样的办事者看起来好像把事办成了,其实失去的更多。因为关心则乱,所以一旦涉及自身的利益问题时,我们总是会在不知不觉间,把事情看得特别重,就像是对痛苦的感受一样,所有的人都觉得自己所经历的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但与其他的人相比,其实那根本不算什么。身处其中,很容易就会失去理智,作出错误判断,适时地跳出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会有不小的收获。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
【释义】鸣:叫;盗:偷东西。鸡叫狗偷都不是高雅的事情,比喻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历史典故】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为他们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众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孟尝君出身王族,而且在齐国有封地,必定不会真心为秦国办事。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他们。
秦昭王有个最宠爱的妃子,他对这个妃子言听计从。孟尝君派人去求她帮助,这个妃子答应只要拿到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做报酬,就帮孟尝君。但是那件狐白裘在刚到秦国时,就已经献给了秦昭王。这时,有个门客说:“我去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将它藏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借着月光,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白裘偷了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便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怕夜长梦多,立即率手下连夜向东快奔。到了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