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作文素材
易优作文网——(作文素材)有关曹操的历史典故「精选」

(作文素材)有关曹操的历史典故「精选」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400字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有关曹操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有关曹操的历史典故
  1、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
  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sì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就是说虽然曹操是来护驾的,但是正因为曹操及时护驾,却从此实现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阴谋,是比李郭二人更险恶的devil。所以这句话有时候可以带有贬义。”
  2、“望梅止渴”:
  典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ju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绕过这个山丘),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可以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一个充当 正面角色,另一个充当反面角色。在中国传统戏剧中,同台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关羽和曹操,以脸谱化作比喻形容两个对立的人或处事方式。
  4、“老骥伏枥”:
  出自曹操《步出夏门行》。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wū huán],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后以此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5、挟天子而令诸侯:
  《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挟:挟制,用强力逼迫就范。诸侯:古代帝王统治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后也指割据称雄的军阀。挟制皇帝,借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重权威者的名义,发号施令,掌握主动权。
  6、割发代首:
  曹操出征张绣途中,为安抚民心,便谕村人父老及沿途官吏,曹军“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巧的是曹操正在骑马行军途中,忽田中惊起一鸠,曹操坐骑蹿入麦中,践坏了一大块麦田。曹操立即叫来行军主簿,要求议罪,主簿十分为难,曹操却说:“我自己下达的禁令,现在自己违反了,如果不处罚,怎能服众呢?” 这时谋士郭嘉引用《春秋》为其开脱,此时曹操便顺水推舟,说:“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

《(作文素材)有关曹操的历史典故「精选」》添加时间:2024-12-14;更新时间:2025-04-30



    2024-12-14-641530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