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作文素材
易优作文网——(作文素材)刘正琛从白血病患者到慈善使者的故事

(作文素材)刘正琛从白血病患者到慈善使者的故事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3400字


  刘正琛是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会长,中国第一家民间骨髓库——阳光骨髓库的创办人。他发动全社会为白血病患者提供骨髓配型,并为9名患者找到了合适的骨髓配型。其实,这位阳光使者自身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刘正琛从白血病患者到慈善使者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刘正琛从白血病患者到慈善使者的故事
  从“阳光100”到“阳光10000”
  1995年,刘正琛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继而又考入光华管理学院硕博连读。刘正琛学习认真,如果不出意外,等待他的将是商界精英或学界翘楚的璀璨人生。然而一切都在20xx年12月4日这一天改变了。
  那天的上午,刘正琛因为眼睛里长了个小斑点而去北医三院眼科就诊。然而,得来的结果却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他的生命将不会超过5年。
  治疗白血病最佳方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但要做这个手术就必须找到和病人HL刘正琛从白血病患者到慈善使者的故事(人体白细胞抗原)完全匹配的骨髓捐献者。当时在中国大陆寻找匹配的骨髓犹如大海捞针一样艰难。
  “感觉一下子被抛出了生活的轨道。”刘正琛说。
  “脱轨”飞行没有要停止的意思。一个多月后,他和弟弟配型失败,“四分之一”的可能失去了。刘正琛的父亲又抱着那万分之一的希望前往中华骨髓库。然而,希望再次落空。当时,据中国红十字会统计,国内血液病患者约400万,需要骨髓移植的有几十万人,而那时骨髓库里只有区区2万份骨髓捐献志愿者的检测数据,只有一位非亲属移植者获得过成功。
  此时的刘正琛正坐在病房里思考,怎样让“脱轨”的生活再回到轨道。
  “我也应该做点什么。”当天晚上,刘正琛对父母说出了“想建个骨髓库”的想法。“我没那么高尚,首先是为了救自己,同时还可以帮帮别人。”刘正琛丝毫不隐晦地说出了当时的真实想法。
  刘正琛的妈妈还记得,那年冬天北京特别冷,但儿子对母亲说,他要建一座“阳光骨髓库”时,脸上却洋溢着一种特别的光彩。刘正琛当时的目标是招募100个志愿者加入骨髓库。启动资金需要5万元,他的父亲掏了这笔钱。
  20xx年初,病床上的刘正琛写了一封信,详细地解释了什么是骨髓移植,为什么要建骨髓库。父母帮助刘正琛将这封信打印了150份,发给了所有他认识的同学。
  20xx年3月11日,刘正琛度过了最难忘的一个生日。108人参加了骨髓检测,“阳光100”计划只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下一个目标,“阳光1000”!这时,北大团委帮助刘正琛注册成立了“阳光志愿者协会”。20xx年12月,阳光志愿者协会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了首次义演。
  从“阳光100”到“阳光1000”的路长达两年,直到20xx年冬,刘正琛才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完成了“阳光1000”的目标。
  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刘正琛遇到了事业上的得力助手——杨仿仿,他的加盟让阳光骨髓库的不断扩容有了更有力的保障。杨仿仿放弃了海外的百万年薪,成为阳光志愿者协会的执行者。他帮助刘正琛创造了一个奇迹:短短一个月内,阳光志愿者协会走进北京16所高校,成功举办“万名大学生签名支持阳光计划”活动。
  半年后,阳光骨髓库实现了“阳光10000”的目标!
  20xx年的2月和7月,骨髓库先后完成了两例造血干细胞的移植。
  “我那时不敢做什么年度计划,因为不知道明天是不是还活着。”刘正琛说。
  在事业发展和疾病进展的角力中,刘正琛迎来了20xx年的年末。那年的12月5日,在晨曦中醒来的他突然意识到:前一天,是医生宣判他“5年生命”的终点;而这一刻,他在一切指标良好中醒来—“新的生命开始了”!
  更神奇的是,这一天恰逢国际志愿者日。刘正琛觉得,这一切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意。
  事业道路难免低谷
  事业上有腾飞的辉煌,也必然有挫折的低谷。十年间,

《(作文素材)刘正琛从白血病患者到慈善使者的故事》添加时间:2024-12-14;更新时间:2025-04-30



    2024-12-14-642305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