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作文素材——民间故事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杏林虎神医。
传说在汉末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医名字叫董奉,字君异,福建福州人士,董君异医术高超,与当时两大名医张仲景和华佗齐名。
当时董君异常年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二万余人。后来还说有老虎镇守杏林,以防不肖之徒偷杏子,想吃杏者只能以米谷换取,而董奉则把换来的谷米来救济贫民,故又有“虎守杏林”之说。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
名医董君异羽化后又是数百年过去了,庐山中的杏林因为无人看护浇灌,渐渐枯萎谢败。在那个时候,官府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衙役官差更是如狼似虎的欺压百姓。恰逢有一年,庐山脚下瘟疫横行,有钱的绅商士贾大量购置避瘟散和名贵药材,尚能苟延残喘。可怜那些无钱的黎民百姓饱受瘟疫之苦,一时间病死无数。 雨后小故事
就在这时,庐山脚下出现了一位郎中,他身背药箱走乡串镇,不辞辛苦地为老百姓们治病,这位郎中自称姓胡,经过他多日的奔走治疗,有部分百姓的病情已有好转,胡郎中又把没有生病和病情比较轻的百姓召集起来,告诉他们,这种瘟疫叫做“黄瘅”,胡郎中让大家支起大锅,煮上沸水,在锅里加入大黄、茵陈、栀子等药物煮成药汤,让四乡八镇的百姓前来饮用。只过了两个月的时间,瘟疫就得到了彻底控制,从此胡郎中的名声大振。
瘟疫之灾解除后,胡郎中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继续在庐山脚下的乡镇为穷苦的老百姓治病,而且这个胡郎中替人治病也不收任何财物和酬金,依然是治好一个轻症病人,让他在山坡上栽一棵杏树,治好一个重症病人,则让他在山坡上栽五棵杏树。几年后,庐山的杏树再次恢复了当年的茂盛景象,杏子成熟之后,胡郎中同样把它换成了粮食,赈济庐山下的穷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庐山脚下的黎明百姓无不交口称赞胡神医是即董君异之后又一位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忽一日,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童,擦着眼泪跑到胡郎中的医馆,对胡神医言讲,说自己的母亲昏倒在家里。胡郎中闻听不敢怠慢,背起药箱,在小童的带领下来到了他的家中,胡郎中为小童的母亲诊断之后,发现她只是急火攻心,郎中为小童之母扎了几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