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三语文
易优作文网——高考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考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附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8900字

易优语文评测系统
高考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附答案


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40则)

1、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

注释:

①厩:马房。②夷吾:管仲的表字。③圉人:养马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 )

②傅马栈最难( )

③曲木又求曲木( )

(2)翻译下面句子。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2、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召吏欲杀之( )

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3、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使之钩百而反( )

②稷之马将败( )

③公密而不应(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东野稷以御见庄公。

②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4、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然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于石又覆。(介词,在)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阴之贾人( )

②向许百金( )

③舟薄于石又覆( )

④盍救诸?( )( )

(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

富人:

渔者:

旁人:

5、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或( ) ②诸( ) ③弗( )

④以( ) ⑤丧( ) ⑥不若( )

(3)子罕为什么说“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请简析。

6、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

注:讴,唱歌。

(1)翻译下面句子。

①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②薛谭乃谢求反。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7、郢人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夜书,火不明( )

②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

③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④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

⑤云而过书'举烛'( )

⑥燕相白王( )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8、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郁离子》)

注解:①太常:官名,掌管祭祀。祭祀需使用乐器。②窾:同'款',款式。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工之侨得良桐焉( )

作断纹焉(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

②工之侨以归( )

抱以适市( )

赐之以百金( )

不以物喜( )

(2)制作精良的琴为什么被退回?

(3)同是一把琴,从'还之'到'献诸朝',成为'希世之宝',说明了什么?

(4)最后一句感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9、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百喻经·欲食半饼欲》)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唐自捐弃( )

②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

(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意义。

10、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刘向《新序·杂事二》

注:刍(chú),柴草。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

②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1、魏文侯期猎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②是日,饮酒乐,天雨( )

③公将焉之( ) ④乃往,身自罢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岂可不一会期哉?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2、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惟其所以不得( ) ②则狗恶也

③则家贫无以( ) ④于是还疾耕

⑤田猎之获( ) ⑥常过人矣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3、宋贾买璞

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注: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因佯失而毁( ) ②负其百金( )

③而理其毁瑕( ) ④而理其毁瑕( )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4、千金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请求之( ) ②君遣之三月( )

③反以报君( ) 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⑤于是不能期年( ) ⑥千里之马至者三(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5、熊渠子射石

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刘向《新序·杂事四》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寝石以为伏虎( ) ②关弓射之( )

③却复射之( ) ④矢摧无迹( )

(2)翻译下面句子。

关弓射之,灭矢饮羽。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6、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附录》)

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

(2)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7、校人欺子产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

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③圉圉(yǔ),疲乏的样子。 ④罔,欺骗。

(1) 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反命曰( ) ②始舍之( )

③少则洋洋焉( ) ④悠然而逝( )

⑤孰谓子产智( ) ⑥得其所哉(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少则洋洋焉。

②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8、晏子逐高缭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说苑·臣术》)

注:①仕,旧时做官为仕。②仄陋,卑贱,低贱。③四,四周,周围,指身边的人。

④维,维系,引申为扶助,帮助。⑤弼,本义是矫正弓弩的工具,引申为纠正。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晏子逐之( ) ②高缭之事夫子( )

③三年曾无以爵位( ) ④其义可乎( )

(2)翻译下面句子。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9、弓与矢

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 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胡非子》)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非弓何以往矢( ) ②非弓何以往矢( )

③非矢何以中的( ) ④令合弓矢( )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七十,欲学,恐已暮(晚)矣。'师旷曰:'何不炳烛点燃蜡烛学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刘向《说苑》

注:①师旷,盲乐师,名旷。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如日出之阳 ( ) ②如炳烛之明 ( )

(2)翻译下面句子。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文言40则寓言故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1)①察看。②编排。③要求。(2)直木都编上了,弯曲的木材便用不上了。(3)①择人必须慎重。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翻译:

桓公察看马厩,问养马人道:'马厩里的事什么最难?'养马人还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经做过养马人,敷设马栅栏最难:如先敷设歪的木条,歪的需要歪的来配,歪的木条用上了,直的木条无法用上。如先敷设直的木条,直的需要直的来配;直的木条用上了,歪的木条无法用上。'

2、(1)①它,代鸟。②他,代烛邹。③的,助词。(2)①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②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是看重鸟却轻视人士的君主,这是第三条罪。(3)①要仁政,不要暴政。②理,要讲到点子上。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翻译:

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3、(1)①圆 ②倾覆 ③密,闭口(2)①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②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3)①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必败。②凡事要有一个度。

翻译:

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都是笔直的;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车痕都像是圆规划出来的。庄公觉得谁也超不过东野稷的驾车技术,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就进见庄公上奏道:'东野稷的马车肯定要翻倒的。'庄公很不高兴,假装没听见没有理会。不久,东野稷果然翻了车。鲁庄公便问颜阖:'您怎么知道他会翻车呢?' 颜阖说:'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

4、(1)A。表转折。(2)①南面。②刚才。③靠近,引申为'撞击'。④盍,何不;诸,之乎。(3)C。载,乘载,不是'托'。(4)富人:言而无信,死有余辜。渔者:见死不救,不该。旁人:袖手旁观,是一群典型的看客。

5(1)标点: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或“。”)若以与我,皆丧宝也。(或“,”“:”)不若人有其宝。”(2)或,有人,有个人,把“宋人或”连起来解释成“宋国有一个人”、“有一个宋国人”或“宋人里有一个人”;诸,之于;弗,不;以,拿,或“将”、“把”;丧,丧失,失去;不若,不如。(3)对于送宝的宋国人来说,把玉送与他人,则其失宝;对于子罕来说,如果接受他人的馈赠,则失去“廉正之品德”之宝,所以说是“皆丧宝也”。

参考答案:

6、(1)①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②薛谭于是向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2)①学无止境。②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附录:

薛谭在秦国的名叫青的人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青的技艺,他自己觉得已经学完了,就辞别青要回家。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歌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向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此后他终身不敢提到回家了。

7、(1)①光线暗。②光明。③表定语后置。④表判断,兼停顿。⑤误。⑥告诉。(2)①不可穿凿附会,曲解愿意。②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有何不可?

译文附录:

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点。'说了便把'举烛'写到信上。'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来的内容。

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

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

8、(1)①语气词,不译;于之;怎么;的样子(2)把;而;用;因为(2)被认为是'弗古';国工鉴赏琴并不看重它的质量好坏,也不懂它的音色是否美妙,而只看它是否古物。'弗古'就是平常之物,'古'就是希世之珍。

(3)说明世人对琴的评价非常盲目,只凭琴是否古物来确定其价值。而琴的'古'与'弗古'又是真假难辨的,只要有'断纹'、有'古窾',有泥土味,就可以冒充古琴而博得众人喝采。(4)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人并不看重真才实学,只重视虚名。

译文附录:

工之侨得到上好的优质桐木,刻削做成了琴,装上弦然后演奏,发出金属的声音回音象玉磬一样。自认为是天下的极品,献给掌管祭祀的官员,官派国家级的工匠看琴。说'不古',就还给了他。工之侨回家,求助于漆匠,伪造出断裂的细纹。有求助于篆刻的工匠,作古代款式的雕刻。装在匣子里埋入土中,过一整年后拿出来,抱到市场上。一个显贵之人经过看见了琴,用一百两黄金买了琴,献进宫里。长官乐器的官员们传看,都说:'希世之珍啊。'

工之侨听说了,叹道:'悲哀啊,这世道!难道就单单是一把琴的事吗?别的方面没有不也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起灭亡啊!'便离开国土,遁入深山之中,没人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

9、(1)①浪费。②假设。(2)①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个积累和发展的过程。②不能以偏概全。

译文附录:

有一个人因为饥饿,一连吃七枚煎饼。吃到六个半时,就已经饱了。这人非常后悔,用手打自己,并且说:'我现在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子,都白白浪费了。如果早知道吃这个半个饼子就能饱,应该先吃它。'

10、(1)反面,相反;依靠,依附。(2)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②不能舍本求末。

翻译附录: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干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背柴火?'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11 (1)约定。下雨,做动词。到,往,动词。身,亲身,亲自。(2)难道能够不遵守约定的时间吗?一,动词,始终如一,引申为一贯遵守。会,期,同义。(3)言必信。

12 (1)①原因 ②差,不好,不中用。③即'无所以',没有办法,指没有钱。④快速,急切。 ⑤同'畋',打猎。⑥超过。(2)①家里富裕起来,也就有了钱买好的狗;好狗本事大,多次捕获到野兽。②不只是打猎是这样,其他事情都是这样啊!(3)①有了问题,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②凡事要努力,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译文:齐国有个喜好打猎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就是打不到野兽,回家是愧对家人,出门就愧对乡里亲朋。他想这之所以打不到野兽,是因为狗太差了。想得到良种的狗,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于是在地里勤奋耕作,勤奋耕作家才能富裕,家富裕了就有钱买好狗了,狗好了就可以得到很多野兽了。打猎的收获,就常常比别人多。这不是单单打猎啊,什么事都是这样的啊。

13 (1)假装。赔偿。加工玉石,这里用上本义;依据下文的意思,且含有'加工并修理'的意思。本义是玉上的斑点,这里引申为玉毁坏的毛病。(2)①奸利小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一切手段。②有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失败了,其实败中有胜。

译文:宋国有个名叫监止子的富商,和别人争着购买一块价值百金的璞玉,于是假装失手弄坏了它,给了百金作为赔偿,但是整理那毁坏的璞玉,得到了千金还多啊。

14 (1)请允许我。派遣。同'返'。从事,做,引申为'买'。一周年。表多数。(2)①古代有个用千金去买千里马的君王。②天下人一定认为君王真心买好马。(3)①要得到人才,首先是重视人才。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译文:从前有个君主,用千两黄金买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一个近臣对君主说:'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是死的,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马头,返回向君主报告。君主大怒道:'要你买活马,为什么买用五百两金子买死马?'近臣回答说:'死马都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买马的,千里马今天就会来的。'于是不过一年,有多匹千里马来了。

15 (1)躺着。贯穿。退回,后退几步。折断。(2)熊渠子弯弓搭箭射出,连箭尾的羽毛都射进石头。(3)精神高度集中,往往可以收到奇特的效果。

16(1)①经常,常常。②虽然这样,却。(2)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3)①说话要说到点子上。②说话要看准时机。

译文:子禽问墨子说:'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苍蝇一天叫到晚,口干舌燥,虽然这样,人们却不听它们的。现在我们来看早晨的鸡,到黎明时啼鸣,天下人被它惊醒。多话有什么用呢?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17(1)①回复。②放弃,引申为放入。③一会儿。④消失。⑤谁。⑥处所,地方。(2)参看译文。(3)①善良的人们常常被小人欺骗,而这些小人却总是因此沾沾自喜,但小人终究是成不了什么大事。②聪明正直的人可能受骗于一时,但仍然无损于他的聪明正直。

译文:曾经有人送活鱼给子产,子产派校人把鱼放到池里养。校人却把鱼煮了,复命说:'开始放的时候,很疲倦的样子,一会儿就好了,悠然地消失了。'子产说:'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由!' 校人出来说道:'谁说子产聪明,我都把鱼煮了吃了,他却还说:'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由!''

所以说正人君子可以用合逻辑的话欺骗他们,但很难被不全情理的事情所蒙蔽。

18(1)①辞退。②侍奉。③给。④道理。(2)现在高缭跟我在一起三年了,从来没有纠正过我的过失,所以要辞退他。(3)①能者上,庸者下。②人总是在纠正自己的错误中进步的。

19(1)①怎么。②射出,放出。③箭靶,箭靶的中心。④让,叫。注意:不能释为命令。(2)事物往往要互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人也是这样。

20(1)①阻止,使动。②动物,这里指老虎。③同时具有。④却,表转折。(2)见译文。(3)①做事要把握时机,才能事半功倍。②利用矛盾,从中取利。(4)坐山观虎斗。

译文: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打斗起来的老虎,管庄子要去刺杀它们,管与阻止他说:'老虎是凶暴的野兽,人是它们的美食。现在两虎因为争夺人而打斗起来,小的必定死亡,大的必定受伤。您等到大虎受伤后刺死它。这样一动手就可以杀死两只老虎了。没有刺杀一只老虎的辛劳,却有刺杀两只老虎的名声。'

参考答案:

21.(1)①低头。②耳朵听。③鸣叫声,作名词。④摇摆。竖直。(2)①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②凡事要看对象,否则徒劳无功。

译文:公明仪为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牛低头依旧吃草。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转而发出牛虻的声音,孤单牛犊的鸣叫声,那牛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

22.(1)①养。②希望。③寻求。④这。(2)人心不足蛇吞象。(3)略。

译文:楚国有个富人,养了九十九头羊而希望有一百头羊。他曾经寻求他村里的熟人。他的邻居是个穷人,有一头羊,富人请求那穷人说:'我有九十九头羊,现在您这一头给我,我就增加到一百了,那么我拥有的羊数就是整数了。'

23.(1)①栖息。②把……作为(2)见译文。(3)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主页臆断,千篇一律。

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24.(1)①不能。②背上晒着太阳,或太阳晒在背上。③辛苦,辛劳。注意:不能释为'勤快'、'勤劳'。④鸟兽的总称,这里指鸭鹅。⑤大方面的计算。会,读kuài。⑥难道。(2)①那些百姓赶着喂饱的牛下地耕作。②袋子漏的,贮存到仓库里。(3)B。注意:择,区别,不是'选择'。

25.(1)B(2)C(3)D(4)C (5)A

参考答案:

26.(1)①拉。②竟然,居然。(2)①过去,有看到大雁飞翔的人。②等他们再去找雁,雁已经高飞远走了。(3)做事要掌握时机,当机立断。

27.(1)①晒太阳。②暗地里,私下。③懂得。④对,介词。(2)①即使身强力壮的人,使尽全身力气,也不能拉出来。②而这张图,牛都翘起尾巴,似乎很不像啊。(3)①有实践生活的人往往有真知灼见。②艺术必须反映生活。③不能盲目崇拜权威。

28.(1)①违背,冒犯。②遭受。注意:不能解释为被动词。③拷打。榜,捶打;笞,鞭打。④全,全部。(2)当差的书写告示说:'本州按照惯例放火三天。'并把告示牌挂在街头。注意:榜,告示,不同于上文的'榜笞';揭,高挂。根据意境,这里的'榜'的解释当是两种。(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29、(1)①碰巧,刚好。②劝说。③求取。④玩赏。(2)见译文。(3)不能拘泥于时,当与时俱进。

译文:迂公家中藏有几幅宋笺,吴中有个善作书画的名人来此地,有人劝说迂公说:'你的纸很不错,何不拿去向名人索取书画,来作清闲时玩赏?'迂公说:'你想毁坏我的纸笺吗?留着的宋纸笺就应该请宋人来画的!'

30、(1)①到 ②何,什么 ③犯罪,或因犯罪 ④原因(2)①见译文。注意'其实',它的果实。②见译文。注意:得无……耶固定格式。(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译文:晏子出使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晏子。酒到酣时,两名官吏绑了一人来见楚王。楚王问:'绑着的人犯了什么事?'答到:'是齐国人,犯盗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道:'齐国人本来就喜欢盗窃吗?'晏子离开席桌答道:'我听说,桔子生长在淮南便是桔子,生长在淮北就变成了枳。树叶虽然相似,但它的果实味道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同啊。现今民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吧?'

参考答案:

31.(1)早晨。第二天。(2)见译文。注意:不是把所有的海鸥都能抓来的。注意:足,值得。(3)谁有坏心眼,大家都会远远地离开他。

译文:海边有一个喜好海鸥的人,每天早晨他来到海边,跟着海鸥游玩,来和他一起玩的海鸥何只百只。他的父亲说:'我听说海鸥都喜欢跟你玩,你抓只来,让我玩玩。'第二天他来到海上,海鸥只是在天空飞舞却不下来和他游玩了。

32.(1)①正在。②再。(2)①②(3)①知音难求。②人,应该为理想而奋斗,为多数人谋利益。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刚刚弹到描绘太山的曲调,钟子期就说:'弹得好啊!就像巍峨的太山!'一会儿之后,是描绘流水的曲调,钟子期又说:'弹得好啊!就像湍急的流水!'钟子期死了,伯牙砸破琴不再碰琴弦断弦,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33.(1)①遗失。②穿,名词作动词。③牵,拉,扯。④还给。(2)用一件黑色的单衣抵偿一件黑色的夹衣,你难道不划不来吗?(3)人,要以理服人,不要强词夺理。

34.(1)①器重。②侍奉。③插,栽。④禁得起。(2)你虽然善于在魏王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可是想败坏你的人却很多,你一定是十分危险了。(3)破坏容易建设难。

35.(1)①拜访。②有……用来的办法。③请允许我。④同'措',置放。'夫扱纶错饵'的意思是,举起钓竿,把鱼儿放在钓钩上。(2)①这种鱼,瘦并且没味道。②这些就是阳昼所说的'阳桥'鱼来了。(3)待人处世,小人,尽阿谀奉承;君子,稳健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

更多语文试题请访问“易优语文测评系统”,名著名篇阅读效果检测,中小学语文题库,在线模拟考试。

《高考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附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0;更新时间:2025-08-10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