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三语文
易优作文网——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195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8分)
灞上秋居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195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700字

易优语文评测系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8分)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①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灞原:即灞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②致此身:这里指身体为国家效力。
10.本诗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4分)
11.本诗表现了诗人一种孤独的心情,请具体阐释诗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4分)
答案及解析:
10.[答案解析]首联描写了风雨刚停下来的秋天傍晚,在灞上的原野上,大雁一群群急急飞过的画面;通过二、三联的环境描写,借助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孤壁、野僧等意象表现了诗人独处他乡,孤独落寞的处境和心境,(2分),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2分)。
11.[答案解析] 首先写萧瑟的秋气,营造了一种低沉的情感氛围;接着写落叶飘飞,诗人对寒灯,默默沉思,以显一种凄凉孤独的心境;然后用烘托手法,强化诗人处境的孤独;最后直抒胸臆,道出了怀才不遇是苦境和晋升希望的渺茫。此诗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相结合,使诗的感情一步步升华。
  【诗意概说】A.从情景关系角度看,是触景生情:诗人异乡羁留,见落叶而思故乡,对寒灯而觉孤独;B.从炼字的角度看,“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C.从句法的角度看,属于名词叠加句法(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增加了意象容量,在简短的句子中,把诗人的孤独流落之感,既高度凝练、又十分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答到任意两点,均得4分)诗写客居霸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写客居霸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秋气萧森: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而生悲,以及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更多语文试题请访问“易优语文测评系统”,名著名篇阅读效果检测,中小学语文题库,在线模拟考试。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195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添加时间:2024-11-23;更新时间:2025-08-13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