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⑴这首词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4分)
⑵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及解析:
①不能换成“见”。(1分)因为“惊”字与首旬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1分)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1分)而“见”字仅仅是客观叙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态和情怀。(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可以换,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2分)
②(4分)答案一: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1分)。词人通过回忆当年全盛时的欢乐反衬(对比)南渡后客居的悲凉(2分),突出了沉重的爱国之思(1分)。
答案二:主要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1分)。上片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入对当年全盛时欢乐生活的回忆,结尾两句又跌入悲怆的现实(2分),表达了沉重的爱国之思(1分)。
【简述】 赵鼎是宋代中兴名臣,此词作于健康(南京)上元(元宵)节时,表达了沉重的爱国感情.
【浅释】 金兵南侵,转徙异乡,不知不觉又是一年的春天到了,因为小桃到了上元节即着花。从开封到南京虽然不远,但总觉得到了天涯海角一般,心里特别凄凉,不禁回忆起在汴梁时的繁华景象。花枝在皎洁的月光下是何等地婀娜多姿,宫殿晶莹剔透,云彩多么绚丽。往事晃如一场“华胥梦”。东风一吹像惊醒了似的,不禁潸然泪下。
更多语文试题请访问“易优语文测评系统”,名著名篇阅读效果检测,中小学语文题库,在线模拟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