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三语文
易优作文网——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37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舍利”是梵语s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37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1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舍利”是梵语sarīra的较为简缩的汉语音译,原意指遗体,即人逝世后的尸体。从佛教的观点看,含有“易坏”之意蕴。还有一个梵语词语dhātu,音译“驮都”,则是指焚化后尸骨的残余。古代南亚次大陆称火化遗体为“荼毗”,乃巴利语jhōpita的音译。且说,僧人荼毗后,遗体变成许多碎片——也就是碎骨状的遗骨,梵语称为dhātuyo,即驮都的多数格。按说,应以“驮都”称此种遗骨,但是,佛教以“舍利”统括此二者,称舍利为全身舍利;称驮都为碎身舍利。另有一说,是把遗骨全部收入一座塔内者,称此骨殖为全身舍利;分置多处者,称为碎身舍利。总之,舍利逐渐成为对火化后碎骨的称呼了。
“塔”是梵语stūpa的简缩音译。它本是古代南亚次大陆的一种高坟,标准样式像个大馒头,上面竖着一个旗杆形状的标志。塔的出现,远早于佛教的创建。佛教徒依照本地传统,建塔安置佛祖舍利,后来发展到安置佛的声闻弟子,再进一步普及到后世的高僧。从佛教观点看,藏有佛祖和佛弟子、高僧等的舍利的塔就具有神圣性质了。 易优作文网名师改作文(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 ),易优作文评分系统,易优作文打分系统。
佛祖释迦牟尼死后,后世僧人将佛骨舍利称为生身舍利;将随后代高僧舍利入塔供奉的经卷称为法身舍利。据说,佛祖舍利先分为三大份,由诸天、龙王、人间信士各取一大份供养。据《长阿含经》记载,留在人间的一大份,分成八份,由八个国家派人携带归国,各起一塔供奉,共成八大塔。到了阿育王君临大半个南亚次大陆时,开启其中七塔,取出舍利,分别盛放在八万四千宝箧之中,建八万四千小型的“金刚宝箧塔”供养。汉化佛教遵照此种传承,也建一种“金刚宝箧塔”,原意是为藏各种舍利而建。当然,汉化佛教所建各种类型的塔,都尽可能地在其中安置供养舍利。
既然佛舍利原藏八万四千宝箧塔中,数量当然不少。但时移世易,现在已经很难寻觅。就算找到了,也不容易确实指认。我国古代高僧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陆续带回来一些佛舍利。例如,《大唐西域记》卷十二记载,玄奘法师带回佛祖如来舍利一百五十粒。佛舍利流传至今,当以“流传有绪”者最为重要。这指的是,一则在历史上有明确记载;二则在重新出土时有明确证明。
作文培训网站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

佛舍利中最为宝贵的有四颗没有焚化了的牙齿,俗称“佛牙”,现存两颗。其中一颗传入狮子国,即今斯里兰卡,为斯里兰卡国宝。另一颗,据《梁高僧传》记载,原藏乌缠国(故地在今巴基斯坦北部斯瓦特河流域),辗转流传到西域。南朝高僧法献西行,自于阗取得此牙,回到建业(今南京),始供奉于上定林寺。梁武帝时一度被窃走。隋代重现于世,北送供奉于长安。五代时又被辗转送到燕京(今北京)。《辽史》中载有咸雍七年(1071年)八月安置佛牙舍利于灵光寺招仙塔内的明确记录。1900年,此寺与塔同遭八国联军炮击,成为一片瓦砾。僧人拾掇残余,在塔基地宫中发现此佛牙舍利。解放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佛教界重建新塔,定名“佛牙舍利塔”。从此,佛牙在此供奉。
在线批改作文,<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名师作文批改</a>

佛舍利中,另一极为宝贵的是唐代扶风法门寺塔内供奉的佛指骨舍利。唐代武后、肃宗、德宗时都有过迎此佛指骨的大举动。最著名的一次,是在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迎舍利入禁中敬礼三日,举国若狂。韩愈为此上《谏迎佛骨表》,因此“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唐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朝万历年间重建宝塔,重修庙宇。1982年,宝塔的半边在连绵阴雨中倒塌。1987年,在拆除残塔清除地宫时,出土一枚佛真身指骨,三枚影骨(仿制品)舍利及大量文物。于今,这批佛舍利供养在新修建的“真身宝塔”中。法门寺已成为北京佛牙舍利塔以外的又一佛教徒朝拜圣地。
6、根据文意,下列有关“舍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舍利”在梵语里的原意是“遗体”,即人逝世后的尸体。

中小学生学语文阅读写作的好帮手,优秀作文网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B “舍利”一词后来逐渐演化为对火化后碎骨的称呼。
C “舍利”和“驮都”本来是含义不同的两个词,但后来佛教所说的“舍利”已包括了“驮都”的意思。
D “舍利”就是指佛祖释迦牟尼的遗骨。
7、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舍利”、“驮都”、“荼毗”、“塔”这四个词语都是由梵语音译过来的。
B 僧人所称的“法身舍利”其实不是佛骨,而是经卷。
C 唐代的玄奘法师和南朝的高僧法献在发现、保存佛骨舍利上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D 现在陕西扶风县的法门寺和北京的佛牙舍利塔都是佛教徒朝拜圣地,主要是因为里面供奉有佛舍利。
8、下列说法,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 “塔”这一建筑是佛教徒创建来专门安置佛祖舍利的。
B 汉化佛教所建造的各种“金刚宝箧塔”,里面都安置、供养有佛舍利。

易优作文网名师改作文(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 )


C 佛舍利中有四颗极为宝贵的“佛牙”,其中有两颗分别在斯里兰卡和中国,另两颗下落不明。
D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一篇《谏迎佛骨表》,来赞颂唐宪宗迎佛指骨舍利的举动。
9、下列根据文意所做出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 “塔”这种建筑是由国外传入中国的,但经过改造,其建筑造型与和塔的发源地原型有了很大的不同。
B 唐代的武后、肃宗、德宗、宪宗都比较崇尚佛教。
C 现供奉于北京“佛牙舍利塔”的“佛牙”和法门寺“真身宝塔”中的佛指骨舍利都还不能说是“流传有绪”的佛舍利。
D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比较重视佛舍利的保存与供奉。
答案及解析:
6、D。据第一段意思可知D项表述不对。“舍利”不是专指释迦牟尼的遗骨。
7、A。原文第一段中说“荼毗”是巴利语的音译。
8、C。A项:原文第二段中说“塔的出现,远早于佛教的创建”,可见不是佛教徒的创建,只是后来被佛教徒用来安置佛祖舍利的;而且也不是“专门”,后来发展为可以安置佛的声闻弟子乃至后世高僧。B项:原文第四段中说“当然,汉化佛教所建各种类型的塔,都尽可能地在其中安置供养舍利”,可见不是“里面都安置、供养有佛舍利”。D项:韩愈因《谏迎佛骨表》被贬,可见他是反对唐宪宗迎佛指骨舍利的举动的。
9、C。根据原文可以推知,现供奉于北京“佛牙舍利塔”的“佛牙”和法门寺“真身宝塔”中的佛指骨舍利都应该可以说是说是“流传有绪”的佛舍利。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37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添加时间:2024-11-23;更新时间:2025-05-07



    2024-11-23-390378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