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三语文
易优作文网——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73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听雨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73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9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听雨
季羡林
①“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②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醒潮,大有飘飘欲仙之慨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线作文批改系统,<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名师作文批改</A>
③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④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不同。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作文培训网站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⑤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检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⑥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易优作文批改系统,易优作文打分、易优作文评分评价 <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


14.文章围绕“听雨”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6分)
答:
15.第4段中“我”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而第6段中却说“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
16.第③段中引用了许多古诗文,其作用是什么?(6分)
答:
17.从文中来看,听雨可以折射出不同的人生境界,文中主要写到了哪些人生境界?请概括出来。(6分)
答:
答案及解析:
14.听雨时的喜悦感受——联想古人听雨有不同的境界——点出听雨喜悦的原因——表现自己的人生境界。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文章思路是作者内在的思考,段落层次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段落层次的分析,就可推导出作者的思路。 在线批改作文,<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名师作文批改</a>
15.不矛盾。因为作者认为自己也是个文人,也能感受到雨中的诗意,所以不是完全的俗人;而现在听到雨声想到的是麦子获救之类的世俗现实民生问题,所以说是俗人。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关键是要抓住文中相关文段来思考。分析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两个句子的含意分别是从不同角度阐述的,这样就能得出二者并不矛盾的答案。
16.(1)印证“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2)用古人听雨的境界反衬自己听雨的境界;(3)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引用”的作用时,考生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引用的材料对表现文章局部思想内容的作用,二是对表现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三是有什么样的阅读效果。 作文培训网站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17.(1)执着于个人悲喜;(2)超越了人生的悲欢离合;(3)关注民生。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所提问题,即“文中主要写到了哪些人生境界”;其次,要根据所提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对段落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最后,要用精炼的语言对概括的内容进行恰当的表述。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73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添加时间:2024-11-23;更新时间:2025-06-11



    2024-11-23-390736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