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三语文
易优作文网——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82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醒心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82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900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①,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②。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 ①欧阳公作州之二年:即宋庆历六年,是欧阳修被贬滁州的第二年。 ②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韩愈
《北湖》诗有“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的句子。
23.(2分)作者以“丰乐亭”起笔的用意何在?请简要说明。

24.(2分)文中画线句若用一个成语概括应该是□□□□。
25.(2分)从上文内容推测,欧阳修以“丰乐”二字命名亭子的主要原因是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6.(2分)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上文与此意思相对应的两处是
A.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B.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C.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D.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E.一山之隅,一泉之旁……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作文批改系统,易优作文批改、作文点评、作文打分系统,<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


27.(4分)你认为曾巩的这篇记“醒心亭”的文章是否做到了“以见其名之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评价。



答案及解析:
23、以欧阳修的《丰乐亭记》引出自己写这篇记的原因,也为下文丰乐亭与醒心亭的对比做准备。(2分)
24、耳目一新(2分)
25、百姓生活丰裕,天下太平(2分)
26、DE(2分)
27、是。写出了亭子之所以名为“醒心”的原因:
(1)在酒醉人倦的时候,登亭眺望美景可使人耳目一新,内心也随之清醒爽快;
(2)公之所以寄意于醒心亭者,是基于远大宏阔的政治抱负。“吾君优游而无不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天下,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背得其宜”。在曾巩看来,这才是欧阳修的真乐所在,也是“醒心”所在。(4分)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82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3-...》添加时间:2024-11-23;更新时间:2025-06-11



    2024-11-23-390832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