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三语文
易优作文网——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814)(卢湾区模拟)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b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814)(卢湾区模拟)阅读下...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800字

(卢湾区模拟)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有诗人之诗,有学人之诗,有才人之诗。
才人之诗,崇论宏议,驰骋纵横,富赡标鲜,得之顷刻。然角胜于当场,则惊奇仰异;咀含于闲暇,则时过境非。譬之佛家,吞针咒水①,怪变万端,终属小乘,不证如来大道。
学人之诗,博闻强识,好学深思,功力虽深,天分有限,未尝不声应律而舞合节。究之其胜人处,即其逊人处。譬之佛家,律门戒子,守死威仪,终是钝根长老,安能一性圆明!
诗人之诗,心地空明,有绝人之智慧,意度高远,无物类之牵缠。诗书名物,别有领会;山川花鸟,关我性情。信手拈来,言近旨远,笔短意长,聆之声希,咀之味永。此禅宗之心印,《风》《雅》之正传也。
故作诗未辨善恶,当先辨是非。有出入经史,上下古今,不可谓之诗者;有寻常数语,了无深意,不可不谓之诗者。会乎此,可与入诗人之域矣。
(方贞观•《辍锻录》)
[注]①吞针咒水:旧时僧尼道士用以驱邪镇妖的法术。


22.文中的“《风》《雅》”即指《 》中的国风、大雅、小雅。(1分)
23.“究之其胜人处,即其逊人处”,作者认为学人之诗的“胜人处”是 ,“逊人处”是 。(2分)
2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写诗终究只是邪门小道,不能验证如来佛祖的大道。
B.本文结构清晰,善用譬喻,形象地阐明了诗人之诗才是真正的诗的观点。
C.“聆之声希,咀之味永”化用老子“大音希声”一说,认为好诗是不能从声音感知的。
D.上下古今、渊博深奥的诗反而不如平常而了无深意的诗更有诗味。
2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诗人之诗”的特点。(3分)
26.本文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结合本文观点及自己的写作实践,谈谈你的认识。(3分)

答案及解析:
22.(1分)诗经
23.(2分)博闻强识、功力深厚,严守格律(声应律而舞合节)也受诗歌格律束缚,很拘谨
24.(3分)B(A项作者是指才人之诗靠炫耀才华不能登大雅之堂;C项原句的意思是诗歌听起来声音清淡,却蕴涵深远;D项作者指出的是具体现象,不是一概而论。)
25.(2分)对事物有独特的领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语言浅近而涵义深远。(意思差不多即可)
26.(3分)能结合本文观点(1分)认识正确,能结合自己的实践(2分)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814)(卢湾区模拟)阅读下文,完成...》添加时间:2024-11-23;更新时间:2025-04-28



    2024-11-23-390818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