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三语文
易优作文网——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7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逃  离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7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4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逃 离
郭静娟
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出几根粗粗的枝条,短短长长,树干上随意地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立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拙朴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乐如山高如水长。
苏州小升初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view_17.html>苏州小升初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苏州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1.html>苏州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间,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作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人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像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了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
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像那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
作文网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中小学生学语文阅读写作的好帮手

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14.联系全文看,“逃离”的含义是什么? (6分)

15.作者在文中写了几次的“逃离”,请依次概括出每次的经过及结果。(6分)

16.文章第一段描写的树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分)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以“逃离”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活中的几次“逃离”,说明了“与其逃离,不如归来”的道理。
B.文章引用米兰·昆德拉小说《玩笑》中的话,是为了说明生活的本质:遥想它是美的,置身其中却会有诸多的不满。
C.“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们在生活中的尴尬与无奈。 易优作文网名师改作文(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 )
D.王维的诗《竹里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消极遁世的懦弱的诗人形象。
E.“生活的网无处不在”,文章在末尾告诉人们: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要用心去感悟。
答案及解析:
14.摆脱世俗的羁绊和喧嚣;获得理想的快乐、自由和幸福。(6分,各3分)
15.①逃离学校生活走上社会,结果快乐只是短暂的。②不断改变现实环境,结果处处都一样。③以旅行调剂生活,结果兴味盎然而去,失落而回。(6分,各2分)
16.①拙朴而奇异,勇敢地承受刺痛和寂寞。 ②A.引发思考,领起下文;B.为末尾的感悟作铺垫。(6分,各2分)
17.(4分) B D (B只是生活的一个表象而不是本质;D是一个面对孤独却能自得其乐的敢于逃离者形象。)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7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添加时间:2024-11-23;更新时间:2025-06-11



    2024-11-23-390724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