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三语文
易优作文网——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0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4、15题(6分)
鹧鸪天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0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900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4、15题(6分)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色荷花。
14.词的上片运用多种方法写景,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赏析。(2分)

15.词的最后两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及解析:
14.只要从一个方面简要分析,有理有据则可。示例:①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到近,再由上到下地写景。②动静结合,形象逼真。“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明”“隐”,使这些静景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空白鸟”,生动活泼。③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照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2分)
中小学生语文题库,中小学学生语文试卷,就来<A hTtps://www.euzW.net/yuweNtiku/>易优语文题库</a>。

15.词中景物都是“昨夜三更雨”后作者乘凉出游时所见所闻,从表面看,这两句似乎是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凉爽的一天。(2分)其实从“又”、“浮生”等词语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的失意情绪。(2分)
大意:茂林的尽头露出秀丽的青山,扶疏的竹影遮住了围墙,蝉声嘈杂衰草长满小小的池塘,翻腾翱翔在空中的鸥鸟时隐时见,映照在水面的粉红荷花散发着微微的清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老的城旁,我拄着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三更的时候,殷殷勤勤地下过一阵霖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清凉。
【说明】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在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政治上虽遭受重大打击,却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此词是他当时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词作对特定环境,夏季雨后乡村充满野趣的景色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正所谓“其身则闲,其心则苦”了,这就是本词的艺术特色。

作文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https://www.euzw.net


上阙写景。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充满了诗情画意。
下阙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0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4、...》添加时间:2024-11-23;更新时间:2025-05-07



    2024-11-23-390015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