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端 居
【唐】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雨中愁。
注:“端居”,即闲居之意。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9.第二句中的“敌”字换成“对”字可否?二者相较,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分)
答案及解析:
8.(6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滞留异乡,思念家人的愁苦心情。(2分)久别家乡,家书是客居异乡寂寞生活的慰藉,但已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短暂的梦中相聚,也难慰乡思。“悠悠”两字,写出了一种绵长的愁苦无奈之情。次句写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凄寒的“素秋”引动愁绪,对于毫无慰藉的心灵来讲是一种不堪忍受的重压。然而,诗人可以用来和它对“敌”的却“只有空床”而已。(2分)三、四两句移情入景,阶前青苔,显出寓所的冷寂。红树,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雨中”与“月中”的“阶下青苔与红树”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进一步渲染了难以排遣的“寥落”和“愁”。(2分)
9.(5分)不可换成“对”字,“敌”字更加准确、贴切地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心绪。(2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1分)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2分)
端 居
【唐】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雨中愁。
注:“端居”,即闲居之意。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9.第二句中的“敌”字换成“对”字可否?二者相较,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分)
答案及解析:
8.(6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滞留异乡,思念家人的愁苦心情。(2分)久别家乡,家书是客居异乡寂寞生活的慰藉,但已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短暂的梦中相聚,也难慰乡思。“悠悠”两字,写出了一种绵长的愁苦无奈之情。次句写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凄寒的“素秋”引动愁绪,对于毫无慰藉的心灵来讲是一种不堪忍受的重压。然而,诗人可以用来和它对“敌”的却“只有空床”而已。(2分)三、四两句移情入景,阶前青苔,显出寓所的冷寂。红树,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雨中”与“月中”的“阶下青苔与红树”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进一步渲染了难以排遣的“寥落”和“愁”。(2分)
9.(5分)不可换成“对”字,“敌”字更加准确、贴切地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心绪。(2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1分)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