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三语文
易优作文网——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1365)(东城区)阅读[双调]夜行船·秋思(节选),回答①—③题。(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1365)(东城区)阅读[双调...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100字

易优语文评测系统
(东城区)阅读[双调]夜行船·秋思(节选),回答①—③题。(10分)
[双调]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注释:
①蛩:古诗上指蟋蟀。
②记者:记着,记住。
③北海:汉末文学家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世称孔北海。他平生好客,自述其愿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这里指代那些既有身份而又好客的名人。
①作者用 、 、 比喻自己对争名夺利的仕途经济的高度蔑视。(3分)
②明王世贞《曲藻》云“‘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俱入妙境”,你对他的评价是如何理解的?(3分)


③梁乙真《元明散曲小史》评马曲风格为“豪放之中而兼清逸”。请分析[离亭宴煞]一曲中表现的这种风格。(4分)



答案及解析:
①(3分)蚁排兵、蜂酿蜜、蝇争血。
②(3分)
示例一
“红尘”“绿树”“青山”均拟人化了。自然物似乎窥出了隐居者的心思,故红尘不来门前“惹”,绿树偏来屋角“遮”,墙缺青山主动“补”,自然与人心完全契合,写景与抒情高度统一。
示例二
这三句写景,绿树青山,竹篱茅舍,一派田园风光,但却有极不俗的境界。“红尘不向门前惹”正是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绿树偏宜屋角遮”正是陶潜“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境界;“青山正补墙头缺”正是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田园之美中隐含着人格之美。
示例三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三句,用鲜明的对比色描写自己隐居尘外的清幽环境,构图别具匠心;绿树青山本来一近一远,层次分明,但一遮屋角,一补墙缺,便象一圈遮挡红尘的屏障,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封闭在“竹篱茅舍”中,造成了隔绝是非名利的小天地。
示例四
这是在景物铺叙中反映一种自足而又自嘲的处世态度。屋角折损,正被绿树挡住,便可不见其陋;墙头塌缺,正见远山青翠,画面依然完整,于生活的缺陷非只不加挑剔,反视之为美的存在,这种豁达表明其恬淡的心态,故能自安于竹篱茅舍,冷眼去观察那无止无休的世道纷争。
③(4分)
示例一
[离亭宴煞]一曲收尾,忽又放纵开去,“看何年是彻”,跌宕激越,豪气四溢,真可谓“银瓶乍破水浆迸”。而“相露摘黄色”数句,又转出极飘逸之境界,一放一逸,竭尽变化之能事,正所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示例二
结句:我嘱咐小童记者,就是孔北海来探望我,也说我醉了,不想见他。连那北海太守孔融也不放在眼里。马致远用豪放之语表达超尘脱俗的人生态度,痛快淋漓而又含不尽之余味,表面上似在主张与世无争,及时行乐,旷达自怡,实际上他不过是要从隐逸恬退中解除痛苦、借酒浇愁,可谓豪放之中而兼清逸。(豪放:2分,清逸:2分)(言之有理即可)

更多语文试题请访问“易优语文测评系统”,名著名篇阅读效果检测,中小学语文题库,在线模拟考试。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1365)(东城区)阅读[双调]夜行船...》添加时间:2024-11-23;更新时间:2025-08-13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